头条问答真有意思,每天都推荐不同的问题让人解答,这不,今天的问答题叫:家里最穷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穷,小时候家里一直都穷,家庭条件不好,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没有特长技艺,靠种地解决温饱,收入不多,开销不小,一家老小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于那八九分薄地,四五块山林。
每年四五月,田地里青黄不接,家中开始断粮,江淮之间的绵绵细雨,不绝不休,一点诗意都没有,淋湿的不仅是屋顶残缺的青瓦,破旧的土坯墙,还有一家老小的饥饿。
政府每年给我们供应一定数量的大米,凭票购买,买米的钱,父亲就向山林索取,砍树木卖柴禾,有时帮人家做点零工,工钱除了买米,还要挤出一部分给我们上学。
供应米是有一定数量的,完了就得等下一批。
四五月时,天多雨,山上柴禾正吐绿,舍不得砍,怕影响下半年的收成。雨季时间一长,米缸里空了,供应本上数字没了,母亲开始邻里四处借,借了东家借西家,可惜别人家也一样。
实在不行,雨天的时候不出门,每天吃两顿。天气晴好,上山采摘葛藤花回来,焯水晒干,没菜的时候,放点盐煮一下,鼓捣鼓捣吞咽肚里,没有油水,煮熟的葛藤花几乎是贴着喉管爬进肚子的,那种感觉至今难忘。
要不然采一些旱芋的茎回家,撕掉外面的皮,用一星半点的菜籽油炒,这个也不好吃,有点挂喉咙,没有油炒更难下咽。
就这样的饥饿,父母亲也没让我们辍学,他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维持我们读完初小。
毕业后,我们出门打工,家里生活才慢慢好转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