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的时候,不能天马行空地问,想到什么问什么,否则,疏导的方向会很迷乱。
同样,遇到当事人过于天马行空地叙述情况时,我们也要用提问的方式帮助他们将纷繁复杂的情况汇聚到一个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上,毕竟心理疏导不是一个“乱枪打鸟”的过程。
提问用于聚焦时,可以用试探性的封闭式问题,也可以用开放式问题。
如:听起来间题很多,别着急,我们来梳理一下,最根本/最着急/最开始/最重要/最困难/你最想说的是哪件事呢?
你觉得有什么是我可以帮到你的?
注意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推进、核实,一步一步地缩小范围。
Helen与Ann是认识多年的闺蜜。
Ann:你最近经常唉声叹气,是遇到什么问题了?
Helen:唉,我不是不想说,是不知道从何说起……
Ann:那你能不能先告诉我是什么方面的问题?(第一次聚焦,开放式问题)Helen:感情方面的……
Ann:你恋爱了?他是个怎样的人?(第二次聚焦,开放式问题)
Helen:其实这是最难的问题……她是个女生……我和她偷偷谈恋爱半年多了。
Ann:说实话,我有些诧异。这件事确实比较难开口,这半年你一定很难受。你是在担心家里人反对吗?(有参与、有共情的反馈;第三次聚焦,封闭式问题)
Helen:没那么简单啊。我妈一直在催我结婚,今年变本加厉地给我安排各种相亲。我已经推了很多次了,但为了应付我妈还是会去一两次。我女朋友知道了就很不高兴,整天跟我闹,逼着我跟我妈说清楚。她自己是跟她妈都摊开了说的,但我家跟她家情况又不一样……我有时候觉得她真是不理解我,烦死了,还不如分手算了……
Ann:所以,你眼下最大的烦恼是如何跟女友互相理解,还是犹豫要不要分手?第四次聚焦,封闭式问题)
Helen:不,不,分手只是气话……其实,我想,我真正的烦恼是怎么搞定我妈。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段对话中,尽管疏导员和当事人早就建立了较深的信任关系,但开始时Helen对于自己想倾诉的问题仍然头绪很乱,难以开口。这时,Ann有意识地连问了几个开放式问题和试探性的封闭式问题,慢慢地打开了Helen的话匣子,Helen的困境、情绪、想法也就浮出水面了。甚至可以说,在回答Ann的聚焦问题时,Helen也越来越清楚自己的情绪和困境,能够更理性地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心理疏导发挥作用,主要在于“引导”,而不是“指导”。
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在聚焦,但当事人却觉得与他们讲的东西无关,让人感觉八竿子也打不着。这往往是因为疏导员太着急切入,把自己的焦点理所当然地当成了对方的焦点。所以,保持有余地的态度,多确认。多核实,多提问,才能避免这种鸡同鸭讲的情况。
女儿:我上周末回外婆家,结果几个舅舅又在为了赡养外婆的事闹得乌烟瘴气,都一把年纪了,他们还整天吵、吵、吵,还当着外婆的面,真让人生气。我妈居然说她是女儿,嫁出去了,她不管。我真是对他们几个人失望透了。
爸爸:那你干吗还喜欢往外婆家跑?你周末没有别的事情做?
女儿:我是想着外婆年纪大了,我和我妈能多陪陪她就多陪陪她吧。但他们天天当着外婆的面争吵……
爸爸:等我年纪大了,你也会经常回来看我吗?
这位爸爸的提问方式就容易让女儿感觉八竿子打不着。女儿显然沉浸在很大的情绪中,有愤怒、沮丧和焦虑,她对这个问题似乎还有很多话想展开来说。但爸爸两次都把话题扯开了,两次反馈和提问所关注的焦点都与女儿的不一致,这会让女儿有一种情绪被晾在一边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