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同读《庄子》,一起做到”活动作业
【二组第八天《庄子.人间世1》】先存诸己,后存诸人

【二组第八天《庄子.人间世1》】先存诸己,后存诸人

作者: 春来草自青53d3 | 来源:发表于2019-04-26 20:47 被阅读15次

          今天,从庄子的“养生主”进入他的“人间世”了,似乎越来越接近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了

          初读篇首,两次诧异:这个“人间世”与医疗纪录片《人间世》有什么关联吗?孔子、颜回两位儒家师生怎么会大篇幅出现在庄子笔下?其用意何在?

          惭愧啊惭愧,实在是孤陋寡闻啊!这两个问题姑且先放在这里,或许学完“人间世”全篇,我的疑问也就解决了呢!

          庄子一开篇便开始讲故事。

          颜回要到卫国,临行前去与孔子告别,由此展开了一场对话。

          颜回为什么要去卫国?因为卫国的国君把国家搞得太糟糕,颜回看不下去了,要去当英雄、救世主,拯救卫国百姓于水火,而且他认为他的这一义举,有其师教导为据:“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所以他要以从孔子那里所学来的道理去寻求拯救卫国百姓的良策。

        孔子对颜回此番雄心壮志当场予以嘲讽、否定,他不想让颜回贸然地去蹈危地。其理由是:“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则不救。”也就是说,在孔子看来,颜回的学问还没有达到足够精纯的程度,去医国,不仅不能使“其国有瘳”,反而容易把国给医死了。

        孔子先以古人说事:“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先存诸己”即是“为己”,但“为己”不是最终目的,为己是为“安人”、“安百姓”,也就是“存诸人”。从“存诸己”到“存诸人”有一个先后的次第。

          孔子进一步从德、名关系和知、争关系的角度上分析颜回去卫国做救世主的危险性。一方面,人之德性若厚存于己,则实有益于自身,但有德者往往被名所惑,并因名而荡溢,所谓“德荡乎名”,即怀德者为求名而去刻意地展现德,德变成获取名的手段或工具,一旦为了名而显德,则必然为争名而相互倾轧。另一方面,“知出乎争”,人之知原出于争,知本来就是斗争的工具,由此可见,庄子对“知”持一种工具理性的态度,这或许是他自始至终想压制、约束并从根本上贬低“知”的原因。无论名也好,知也罢,都是“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也就是说不能毫无保留地去追求或施行。

          那么,该怎么办呢?

          明天继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组第八天《庄子.人间世1》】先存诸己,后存诸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nq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