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

作者: 公山羊 | 来源:发表于2021-05-28 19:23 被阅读0次

(以下是我在员工培训时的文字稿,这个题目都是自古以来没有定论的大题目,只是务虚会上提出来供大家思考或参考,以后还会再细分,再学习,再探讨)

生 Living

我们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

来自父母的一次高兴,虽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没有经过我们的同意或授权,但是,成为一个来到这个世界的人是很小的事件,是五千万分之一的概率,多小的概率啊!

我们得珍惜这来到这个世界的机会。仅仅是成为受精卵的机会都这么低,何况后面还有母亲生产成功的机会,我们长大的机会,成人的机会。

成为生命的几率比中五百万大奖的几率小的多。我们之所以有时不珍惜、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主要是我们不知道成为自己的艰辛,主要不是我们自愿的。

其实有一种说法,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仅没有经过我们的同意,甚至也不是父母的一次高兴,背后的机制是基因,是它要延续,往下传播,任何动物都是这样。

很多动物一旦不能生育就会很快死亡。但人不一样,人离开生育期后还能活很长时间。

以前物质贫乏的年代,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为了不与年轻人、小孩子争食,不愿成为负担,有的主动磕掉自己的牙齿,古代日本老人会自己走进山里,呆在洞里慢慢饿死,就是把有限的资源让给年轻人,这种文化的背后也有人说是基因的作用。

人们的生育欲望通常是来自本能,体内的荷尔蒙,性激素,这也是基因在起作用,我们像是一台被安装了软件的机器,到什么时间就干什么事,出生,长大成熟,生育,生病,死亡。

现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渐渐开始不愿谈恋爱,不愿结婚,不愿生孩子了。人渐渐不愿再为基因打工了,要做自己,成为真正的脱离了动物的人了。

世界上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国家是韩国,现在只有0.84,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平均一对夫妇只生了不到一个孩子。人口正常的新陈代谢出生率是2,低于这个数字就会人口下降。因此过不了多久,韩国这个国家就有可能不存在了。中国目前的出生率是1.5。

韩国五千万人,首尔一个城市就有三千多万,也就是说,韩国的人口大都集中在首尔,这就造成了全国的优良资源都向首尔靠拢。而首尔的年轻人大都不愿结婚生子,甚至不愿谈恋爱。

日本也有这个趋势,低欲望,低储蓄,低消费,低生育率。日本正在成为低欲望社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1、房价太高,孩子的教育压力太大,成本太高;

2、科技和互联网发展,相互需要的越来越少,男人的洗衣做饭不需要女人了,女人的吃饭穿衣不靠男人了,体力活,维修活都可以网络完成了

3、以前结婚是在社会层面上是经济的相互扶持、政治上的结盟,个人的婚姻遵从媒妁之约,家庭之间或者家族之间遵从门当户对,也都是为了保持生态的稳定。上世纪初开始提倡为爱成婚,男女之间的浪漫爱情是现代婚姻的基础。但爱是什么呢?说不清,情人眼里出西施,但爱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或者标准始终在变,不具稳定性。

大城市,超级大城市是人类的避孕药。

二、死 Death

我们中国人都很忌讳谈论死亡,但这又是不可避免的,无论你是谁,这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一件事。

死又有各种不同的死,自然死亡,生病死亡,突发事件,自然灾害,谋杀,交通事故……

比如这周发生的几件有关死的事件就是说明:

1.两个院士离去: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5.23中午去世,享年91岁;几分钟后,第二军医大学的东方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去世,享年99岁;

2.大连一名理发师因投资失败,将怨气报复社会,驾车冲向正在斑马线上过马路的人群,造成5死5伤的惨剧。

3.甘肃白银百公里马拉松比赛中,因突遇异常天气的袭击造成172名参赛选手中的21名高手死亡。

4.云南、青海的地震造成死伤30多人。

5.上周四,贝壳找房的创始人左晖肺癌去世,71年的才50岁

以上的事件每件都可以写出大篇文章来纪念、分析。

死亡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每秒钟死亡1.6人,死去人大都是不认识的,也有认识的,会我们的朋友、亲戚,甚至至亲的家人,这都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们每一个人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就是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过程,向死而生,只是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好,医疗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寿命在不断增长,以后的人大概率是可以活到百岁。

大家怕不怕死?很少有人说不怕的,我们都怕死,可是再想想我们怕的是什么呢?是死的那一瞬间?还是死亡的过程?还是死后那个纷争的世界?

很多人的回答是怕痛,怕难受,怕麻烦家人或别人。还有这都需要治疗,需要大量的钱,短时几个月,长时几年十几年。

中国有句老话,好死不如赖活着,能多活一天算一天,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想法。

有个统计数据表明人在最后三个月医疗的花费是整个一生储蓄的二分之一。

有人说,我老了,病了就不治了,行吗?

大多数是不行的,中国没有安乐死,家人迫于社会道德压力也不会轻易放弃治疗的。但我们知道很多老年慢性病现代医学也是没有办法的,而且不管怎么样生命也是有限的。

是一瞬间的事,是不可怕的,也是避免不了的,但死亡是一个过程,特别是漫长而痛苦的死亡,这时生命已经毫无质量可言,这是大家都不愿承受的,也是惧怕的。

还有一种怕,是怕身后的麻烦,身后的纷争,这种怕可以用“生前遗嘱”来解决,可以在自己很健康的时候就早早就写下来,也可以每年看一下,每年修改一下,是一种很好的自我生命管理方法。英文叫(living will)。

相关文章

  • 生与死

    今天上上午,家里发生了一件悲惨的事情,我的爱犬,樱桃...死了...... 早晨,我刚起床,睁开朦胧的双眼,就听到...

  • 生与死

    在我的梦中我梦到了我死了,惊醒后我出了一身的冷汗,没错生命是脆弱的,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人的生命就像泡沫一样,转瞬即...

  • 生与死

    生与死是世间最为沉重的话题,我于此时谈论生死,也许稍显突兀,但是因为再次与死亡如此接近,按捺不住自己的恐慌。 16...

  • 生与死

    第一次直接面对死亡 死亡是那么的可怕 这一秒与你谈天说地的人 下一秒可能会因为某种疾病而死亡 当我们生下的那一刻 ...

  • 生与死

    前几天选修课的老师转给我们一段视频,是《见字如面》中有关琼瑶遗书的那段,让我们课程学习思考写下自己的心声。老师口...

  • 生与死

    多么悲哀, 你们见证了无数的死 却从未见过 灵魂如夕阳的余晖,一寸寸退下躯体的山坡 而后大地冷却,万籁俱寂 你们见...

  • 生与死

    半夜醒来,看到同事在群里的聊天,看着他诉说着西藏挂职的经历,辛苦、害怕、煎熬。已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他。身在困境中的人...

  • 生与死

    昨天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有一个女孩发出一条定时遗言微博,然后不知所踪,牵动了两万多网友的心。幸好最后结局是美好的...

  • 生与死

    化工厂爆炸,大桥崩塌,诸如此类的新闻似乎天天都在见报,硕大的标题彰显着人们内心的悲痛与沉重。初见时,,还忍不住与三...

  • 生与死

    当肉身与神所造的环境交通发生障碍,肉身生病了;当肉身与神所造的环境交通不能,那么肉身死了。所以,生与死的本质是是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与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os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