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工作生活
个人矛盾与集体彷徨

个人矛盾与集体彷徨

作者: Souleymane | 来源:发表于2019-07-07 17:31 被阅读0次

       去年的7月14日,通过半年的阅读和近一年的了解,于简书写了《RB Plan》,宏观地论述了医疗革命的过往和未来,其中包括了个人主观的见解和预测,我曾一度陶醉在这种构建起的思想大厦里,哈哈大笑宛如一个预言家。可是,在那之后不到半个月时间里,一切就变为了碎梦。

       7月20日,陕西省淳化县润镇中心卫生院,我们站在院子里,望着眼前的门诊部和不远处近十层的住院部大楼,难以想象诺大个医院,在这一刻只有9个工作人员,一个院长,几个副院长,几个主任,0个医生,0个护士。有一个B超室的负责人,在我们敲门伊始,才从黑暗的角落里的床上醒来。据说医生和护士都嫌弃这个地方,来了又走,所以没有医务人员很正常。这个小镇地理位置较为特殊,离县城不远,医院能否工作的重要性不大,但是,这并不代表,它的高楼和高楼里的设备,它的床位可以不用承担任何社会责任。在经济飞速发展,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这小镇的一隅,写尽了它盛世的矛盾。

淳化县润镇中心卫生院一角

       整整一年之后,我发现,在这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世界,面临的境遇是:政治与经济的力量远大于科学。

       不否认托普医生的《未来医疗》《颠覆医疗》以及其他对于医疗画出宏伟蓝图的聪明人的观点是新颖并且具有前瞻性的。但是,预言和意淫不一样,预言的目的是要实现它。或许,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在历史解读上,观点剖析上简直胜过托普医生几条街,可是,圈里的人要比圈外人更加明白历史的走位和它的难度。赫拉利用在用过小河的眼光看待过一片湖,可是,在这场变革的深水部分,它的不确定性宛如汪洋大海,过河的方法在这里还适用吗?同时,倘若这是百年千年后的一番场景,在可以触摸到的时间空间里,那是杞人忧天的幻象,如若执意去为未来制定当下的规则,该是多么勇敢且自信的一个人啊!

想象


       从漫长的历史来看,人类的发展是由许多重大革命推动的,从智人主宰食物链顶端,到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再到如今的科技革命,其中自然走过了很多十字路口:火的发现和熟食的食用(有科学研究发现这一过程人类发生了基因突变,改变了思考方式),认知革命时期的互相合作,形成小型部落,继而打败威胁自己的敌人,再后来驯化小麦等农作物,牛羊等动物,到达农业革命,这漫长的时间之后,到火药的出现,随着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人类文明已经到达了之前的巅峰。而其中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是“社会”这个词汇,我们是如何组成一个社会,许多个团体,完成复杂的任务的?

某产品宣传海报

       可以很确定的是,虚拟经济的交换形式使得想象这一位于宏观假想的理由变得肉眼可见。我们的生活都在想象中,使用支付宝支付,网络交流,虚拟平台得以改变生活的理由就是想象。金钱,纸币难道不是伟大的想象的产物吗?它们本身有什么价值可言?但是人们公认的,面积相差无几的100元和10元之间的价值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当然,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和对未来的信心是一切得以运作的又一理由,同时,信任,信心这两样东西也是意识,是基于现实的想象,它们都不是切实的物质。虽然金钱能建立起陌生人之间共通的信任,但人们信任的不是人类、社群或某种神圣的价值观,而只是金钱本身以及背后那套没有人性的系统。

       或许,这也是集体的彷徨的起因,当想象崩盘,金融危机,经济泡沫,失信危机,等等发生,一个人剩下的,还有什么?再简单一点,假如现在剥夺你的所有社交账号,所有基于虚拟平台的数据,你会变成什么样?

资本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资本社会,也是一个专家社会,这个社会里公信力最高的是钱,政治和经济的力量是其他形式的力量望而生畏又渴望得到庇护的。

资本主义和钱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人类简史》中赫拉利的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如果一个科学家要做一个研究课题,课题一是:研究某种影响奶牛产奶量的疾病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治疗措施;课题二是:研究抑郁症在奶牛产奶期对牛奶质量的影响。相比之下,第二个课题要比第一个课题更加有趣,科学家可能会更加感兴趣。但是,审题人不这样想,他们会选择课题一,选择理由只有一个:有利可图。可能奶牛抑郁症的研究在更加长远的时间对产奶量甚至人类与动物关系的改善方面有很大的贡献,但是,做研究第一就是要烧钱,烧钱的第一步就是要有钱,钱从哪里来?来自纳税人,来自企业,来自商人,资本家。有利可图当然是做生意的人最关心在意的,奶牛是否抑郁与卖牛奶的人直接关系不是确定性的大,除非有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做出严谨的论证。所以,科学研究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角色出场的,人文研究也不例外。生产力之后,当然就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作为线索出现的,自然就是钱了。

       资本和财富的区别在于,资本是和投资和社会循环有关的。一个人盖了两间房子,一间房子用来居住,另一间用来养牛,那么,第一间房子是它的财富,第二间是他的资本,因为第二间房子养牛,他心中的想法是:牛卖了可以有钱,有钱了可以再盖房子,再养牛卖钱,既然可以用钱盖房子,也可以买股票,做投资。这就是资本:让钱动起来参与循环,再生钱。显而易见,过去很长时间,还有今天,这个社会都是这样,源头就是有利可图。

       上学,就是为了以后有个可以有赚钱的好工作,让自己更加富有(快乐);做网红,因为来钱快,用身体天赋作为第一资源进行投资,投资少收益多;入党,觉得有利可图;甚至,用自己的时间做不那么开心的事情也是,多投资多收益。(绝无任何暗讽之意,语言和态度端正祥和)谁会讨厌金钱呢?那么,人类究竟是多么喜欢金钱?

个人矛盾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物种演化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体的幸福。 从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到今日的许许多多哲学家思想家作家。无非在探索人的有机性在浩荡时间中如何保护和发挥的问题。

      平等与自由,这两个词是西方国家政治里的关键词。但是,这两个词在根本上是矛盾的,有了平等就无法保证自由,必须得压制聪明人牺牲他们的自由以换取集体的平等。有了自由就无法保证平等,那些一出生就在贫民窟里和在公寓里的孩子,享受着同一片天空,但是等他们长大,就无法保证平等。包括男女平等问题,女性得到了自由,会从根本上阻碍平等,得到了平等,又会阻碍自由。这种矛盾,有什么方案可以解决吗?(这种自由并不是随意)

       过去的几个世纪,宗教的情绪一直居高不下,但在现代,人类的情绪仿佛发生了断裂,“上帝已死”的时代已然到了每个人家门口。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全球的文化与文明就空前地开始了大规模的交融,到现在,全球早已没有纯正的文化,也已经鲜有纯真的民族与个人。每个人已经见识到金钱的力量,西方人见识到了中国制造的廉价,中国人见识到了欧美的事物的有趣,文明的互相吸引空前高涨。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都是同化与被同化的关系,并且,同化的主动与被动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痛苦和创伤。

        这样的境况使得原有的规则受到了威胁,一方面,个人想寻求属于自己的自由,另一方面,又想得到新群体的认同,享受平等。这是现在每个人的心理的根源。社会孤独和社会抑郁大多都与之相关。

        当代中国,好像从娘胎就开始了归类,起跑线问题就是一个代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和一个农村孩子,差距从一开始就存在,并且伴随一生,这是社会性的问题,是有完全自由不考虑平等的结果。企业招聘,清华北大学生和普通高校学生已经划清了界限,就因为一场考试和几十分钟的面试,就为一个人划定了一生的方向,显得荒唐但又毫无脾气。无任何证据显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差距是由于智力,性别,长相。但肉眼可见的是,促成差距的是环境给每个人的心理,这种心理的外在映射是致命的。转眼之间,环境里的每个人犯的罪让一个人来抵偿,用一生来抵偿,这是荒谬的。中国自古以来所谓的门当户对,男女之间的合适与不合适之说也是个人的矛盾,在婚姻自由的当代,婚恋观里还是种植着毫无人性的那一套利益系统,并不是否定这种现象,只是,表现得有点过了头 ,完全的自由里没有一点平等可言。

       自由与平等确实是无法兼得的,完全自由和完全平等从根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这两者的平衡把握才是个人最大的矛盾,社会性的人,考虑的主要问题也就是这两个词后面的规则。

集体彷徨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金的《我们》被合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触目惊心的场景使人恶心,难过,恐惧。当今许多作家都在表达着这个主题,关于人文意识的唤醒。因为当人文意识薄弱而行政控制强有力时,结合上优越的科技文明,将会是一个巨大的人类梦魇的开始。

“自杀”图书封面

       历史从来都不是纯洁的,这是公认的事实。从今天作为节点的过去,恢弘的历史事件,几乎都伴随着杀戮与死亡。集体在这些十字路口都是茫然的,个人自然也是不知所措的,只能跟着走或跑,跟着新生或者死亡。但是,如果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民族并且丧失了辨别方向的能力,那就是极度危险的。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普遍相信人类已经进入了又一次大革命,信息革命或者智能革命。是什么使得人们普遍相信这种历史走向,这种信任和信心从何而来?一场革命需要出现的就是颠覆,从思想到现实的颠覆,结果就是一片新的天地,不同以往。但是,每当人们站在十字路口开始要做出一个选择的时候,就会六神无主,不知所措,这个时候,统治者中的精英部分自然会做出最合理的选择,会给出最合理的理由,但是,对于每个人而言,什么选择是合理的,什么理由又是合理的呢?哪有那么多合理的事情呢?

       这个世界根本不是乌托邦式的,也永远不可能成为乌托邦式的,因为从一开始,动物性的基因就在身体里,躲不开也逃不了。一旦开始深究,那里全都是矛盾。

后记


       恍然之间,时间过去了整整一年,又好像到达了生命中的怀念和忘却结点,令人难受又欣喜。没有办法,这就是时间的样子。我总觉得年轻不好,除了身体处于巅峰,其他都不是,所以我不太喜欢。不明白的太多,想知道的太多,想尝试的事情太多,想保护的很多,又无奈力量的弱小。由于太年轻,不成熟地爱,不成熟地恨。

       生活中不乏许多美丽的东西,一些美好的人的关心,一些好书的指引,一些好电影的影响,一些好风景的感染,等等。它们都是生命中的最好的恩赐,是至高无上的典礼。每一天都上演着不可思议的事情,大的小的,好的坏的,形形色色,或是发问,或是低眉,或是纠结,或是释然。每一步都打下了一个点,在某个脱颖而出的时刻,相互串联,在无边的孤独里闪闪发光。这就是现在的意义,是它出现的全部目的。

       自然,在一个特殊的时代里生活,思念以前的“慢”,痛恨现在的“快”,思念某种纯洁,痛恨某种污浊。都既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言过其实,是切实分明的每一天的真实感受,它就是这样,有各种各样的成分,只是,现在的元素要比以前多很多,它所发生的反应,在这个时代的空间里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烟火可以同时来自烟花和大炮,因为出发点不同,相同的表象里有不同的内涵。

        就是这样,我们平静地活着,并且悠然地等待着一场盛世的狂欢,一本正经地制定着一场又一场放纵的计划。

     就是这样,一辈子过去了。这没什么奇怪的,有吗?好像没有?应该没有?就是没有?

相关文章

  • 个人矛盾与集体彷徨

    去年的7月14日,通过半年的阅读和近一年的了解,于简书写了《RB Plan》,宏观地论述了医疗革命的过往和未...

  • 思辨

    整体与部分 因为集体的存在,才有了矛盾的产生。矛盾是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只存在于集体之中。当一个人时,便...

  • 对自己真实才是最大自由

    昨天看了芳华 在刚开始看的时候 个人觉得是集体的残忍与个人的无力、 如果是一对一的敌对矛盾本没什么 可是放到集体和...

  • 个人与集体

    传媒学院 李睿 亚里士多德说过:从本质上讲,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离群索居的个体,要么不值得我们关注,要么不...

  • 集体与个人

    “我从来没想到我们班的同学竟这么早就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就算我一个个哀求也没有人有接任班支的想法,你们真的很...

  • 个人与集体

    为什么我们自己的优盘需要服从你的安排,我已经用自己帮自己办事情了,看看你的口气,我真不想听了。

  • 集体与个人

    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集体荣誉高于个人荣誉,在某种程度上是专制压迫式的定势思维。我们自小就被灌输为大我牺牲小我,并...

  • 集体与个人?

    从小就比较喜欢独处的时光,或许是觉得人际相处累人,或许是比较喜欢自我,或许是因为享受过独处时带来的成就感。所以从小...

  • 集体与个人

    一群人的旅行永远是众口难调。 J君为了安排一个住宿,在大堂和导游讨论了半个小时。最终还是冒着被领导责备的压力,帮某...

  • 集体与个人

    我们知道最开始集体的产生是原始人因为生存与安全,于是联合起来,这是我们人类第一次有这种集体的意识,而这种集体也就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个人矛盾与集体彷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qx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