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并非每一种方法都是适合自己的,但他人的成功之处总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今天,继续为大家分享中西合璧教育专家黄静洁老师的《父母的格局》。
上次分享了要让孩子做选择,发挥孩子天性优势。
今天看看父母如何与孩子达成共识的智慧:怎样把父母的心愿,变成孩子的追求”
黄静洁老师在书中说:教子的第二个智慧,就是要学习如何面对孩子的选择,如何巧用过程,让我们的心愿变成孩子心中的坚持和追求。
任何人都不想成为提线木偶,孩子也一样。如何帮助孩子做出恰当的选择,是件非常考验父母的事情。
这里黄静洁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三步走模型:
①心想事成,一切成功都是从“心想”开始的,即从心定的目标起步。
成功之门,永远是为那些想要成功的人打开的。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心中有想法。
当年,马云如果没有啥想法,哪来如今的阿里巴巴。
这一点,笑薇老师的经历也能说明问题。
因为内心更喜欢自由的工作,没有体制内的执念,所以可以毫不觉得可惜地放弃体制内工作选择自由职业、做自媒体。
笑薇老师能成为优秀的自媒体人有努力的原因,但先决条件是她想要成为那样的人。
有了想法,才有方向,努力的效率才会更高。
我自己能够开始写作也是先有了想要通过写作有所改变的想法,才有了加入简书的练习,才会在后来的行动中关注到笑薇老师,也才有加入读写营、结识更多优秀书友的机会。
所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父母,就要先有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父母的想法。
②让孩子参与选择,比告诉他如何决定更重要。
主动做出选择,代表着认可责任。只有孩子参与选择的过程后的选择才是主动做出的选择。
不论成人还是孩子,天生的责任心都会让我们为自己选择做的事情努力、坚持。
刚参加工作那会,总是领导让干啥就干啥。可以做到认真负责,但不会加班加点。
后来,有了工作经验,领导面前也有了提意见建议的机会了,加班加点的时候却多了。
现在想来,这不是因为加工资或是其他什么原因,而是咱要为自己的意见建议负责,要让它落地呀!
还有,上学的时候给自己贴标签的那些同学,大多也会成了自己认可的那个人。
我们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是获得心理学研究认可的。
所以,让孩子参与选择的过程更重要。
③不为孩子做选择的好处是降低孩子半路逃跑的概率,增加孩子坚持到底的可能。
不为孩子做选择,就是不剥夺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让孩子更有可能坚持下去。
我们常说的逼自己一把,也是这个道理。
本来还在犹犹豫豫的时候,发个朋友圈说我要坚持做些什么,就等于选择了做什么。
就像现在我每天在简书、公众号做日更发文,也会觉得累,也会有松懈一下的想法。
但想到我曾在体验营、探索营写下的计划,就继续坚持写了。
所以,想让孩子坚持自己的选择,就要让孩子记得自己的选择。
通过今天分享的内容,可以看出,父母的格局是想出来的,心想事成、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孩子的舞台是自己搭建的,选择什么样的资源,成就什么样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