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放榜,几家欢喜几家忧。今天下午,同事老雷不无感叹的对我说,他一个朋友的儿子,因无法接受高考成绩和预估分数的巨大差异,投河自尽了,刚过了18岁生日。
以前总觉得是电视报道中才会出现的情况,竟然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老雷说这个孩子很懂事,学习也很用功,成绩一直不错,这次也不知道是怎么了。
我不知道这个孩子在投河之前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挣扎,也不能再指责他太过懦弱,自己选择了解脱,却把痛苦留给亲人。
至少在他决定投河的瞬间,他应该觉得现实的压力令他窒息,比死还要难过。
我到网上翻看了类似的报道,报道下方的评论,大多是为年轻生命的提前凋零扼腕叹息,也有一些指责学校和家长只注重考分,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固然重要,当医生面对一个癌症患者的时候,你给他讲生命是一趟列车,他不过是提前下站的道理,他会听的进去吗?你还不如给他留一份生的希望。
高考是独木桥,河南的高考更像是高空玻璃栈道,走在上面的时候已经是心惊胆战,更别提失利对人心理造成的冲击有多大了。
高考不是人活着的唯一出路,但似乎是活的更好的唯一出路。绝大多数人有这样的认同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考进了大学,四年以后却又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不是你不优秀,而是你认为优秀人才才匹配的职位要不了那么多人,能提供就业需求的岗位你又觉得不能自降身段。所以要为高考寻找一条二次通道。
高等教育的地位虽然不能动摇,但职业教育的作用也绝不能少。媒体经常会报道军队的一些高精尖技术人才,其实他们也是军队中的蓝领。既然军队中的蓝领能够刷爆朋友圈,为什么职业教育连招生还是那么困难?答案很简单,人、钱。
德国的发展,尤其是二战以后工业的复苏和崛起,职业教育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给予了政策倾斜,主要是减免学费、补助生活费等,但师资力量和教学专业设备等关键因素仍处于瓶颈期。
大部分职业学校为了满足家长和学生对文凭的追求,千方百计提高办学规格,而忽视了办学的内涵和初衷,学生毕业后仍无一技之长,如何在社会上立足。
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就是瞄准就业,国家有倡导,社会发展有需求,下一步就是要改革。在加大政策、财力扶持的基础上,探索推进校企合作,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把兴趣转化为能力,让他们面对每次挑战时有更多的选择。
高考不会因个别生命的逝去而停止,明年高考依然继续,只不过这个独木桥上的人换了而已。
我不谋求这篇文章能改变什么,只是希望引起人们的思索,特别是明年有学生参加高考的家长。但愿这样的悲剧不会重演。
孩子,一路走好,愿天堂不再有高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