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通过胎息,实现生命的超越、智慧的升华。老子胎息时是何种样情景呢?《道德经》里老子专门描述了自己“胎息”的情景。(20章)
绝学,无忧,
(断绝理性的学而知之追求,
摒弃意欲的思绪和烦扰)
唯之与阿,
(这种作法与学求、忧思
究竟有什么差距呢)
善之与恶,
(两者之间的好处和环处)
相去若何?
(到底有什么根本不同呢)
人之所畏,
(人们所畏惧的生死)
不可不畏,
(是不可不畏惧的)
荒兮其不央也哉!
(可是二者之间的
是非标准很混乱啊!
一切都显得模糊不清的样子)
众人熙熙,
(众人忙忙碌碌,热热闹闹)
如亨太牢,
(饥思物欲无足之时,
忙忙碌碌而求之)
如春登台,
(阴阳之欲如春入心,
闹闹热热而取之)
我独泊兮其未兆,
(我的心独然停泊在
未生之际的物之初)
混沌兮。
(混沌茫然)
如婴儿之未孩,
(像未出生的胎儿一样)
乘乘兮无所归。
(茫然不知要到那儿去)
众人皆有余,
(众人都有用不尽的财资:
用不尽的心,
干不完的事业和追求)
而我独若遗,
(而我却象丢失了自我)
我愚人之心也哉!
(我的心象迷糊的傻瓜一样啊)
俗人昭昭,
(常人明且达也)
我独昏昏,
(我独昏昏然,如黯如味)
俗人察察,
(常人急且疾也,
忙忙碌碌,盘算又盘算)
我独闷闷,
(我独问闷似不醒)
忽兮若海,
(天之门忽然开了,
大道的灵元之气,
似若无穷尽的大海,我置身其中)
漂兮若无所止。
(若飞若扬,漂漂荡荡,
无有边际,无有尽头,无极而极)
众人皆有以,
(众人都有追求,
都有努方的目标和依托)
我独顽似鄙,
(我独无为,顽硬不化,
恰似没出息、不成就的陋鄙)
我独异于人,
(我独与常人不一样)
而贵食母。
(可贵之处在于
我能从母体那儿汲取、获得道的元气)
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胎息图”啊!这就是老子描述的胎息状态,象母胎中的婴儿,自由自在地服食、汲取道的元气。
老子表面上和世人不一样,恰恰绝学、无忧、不勤、不智、不为、不争,然而却获得了常人不可思议的无为之益。
这正是老子的“欲无欲”、“事无事”、“知不知”、“味不味”、“为不为”的胎息形状。
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在忙着“食母”,象未兆的婴儿一样“专气致柔”,安静地享受着母亲的滋养。
特别提醒#:胎息需系统学习领悟及明师指点,本文仅供学习参考!
胎息的渊源: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胎息呢?
胎息的渊源,可谓久远的很,最古老的《易经》称为《归藏》学问。本能的生成和消亡要回归于道,主动逆方向生命返归于道,人与道相合,返归到本原,那个藏象就是胎息。
现今可查的胎息源于老子。老子以后,胎息得到发展,并为道教所继承,形成胎息的专门学问——内丹术。
很多丹经古籍中,都有着关于胎息的论述。影响较大的典籍有《太平经》、《胎息经》、《胎息铭》、《胎息杂座》、《胎息口诀》等等。
然而,在后世的种种典籍的论述中,在漫长的文明史中,真正达到胎息的人并不多,这是因为在后世许多的典籍中所述的胎息,都与老子相差甚远。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胎息呢?有人说外呼吸深长细微是胎息;有人说体内结丹是胎息;有人说周天通是胎息。这只是各家功夫的不同的见地,真正的胎息,就是本原状态,也就是先天状态。
人体的先天是如“婴儿之未孩”的状态。人体自性的先天是万有的本原。“复归于无极”的道体,是“返本归根”的最终极胎息。
胎息就是指本原,各家之说的胎息,只是门户之见。但真正的胎息在哪一家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