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山水精神 苍茫气象——刘越胜画展即将在扬州开幕

山水精神 苍茫气象——刘越胜画展即将在扬州开幕

作者: 艺术关注 | 来源:发表于2020-12-25 22:26 被阅读0次

开幕时间:

2021年1月1日上午9时58分

展览地点:

江苏省扬州市个园抱山楼下展厅

展期:

2021年1月1日至1月15日

媒体支持:

腾讯、搜狐、百度、今日头条、网易、新浪、雅昌、凤凰新闻、华人头条等

山水精神 苍茫气象

—— 读刘越胜山水画

在画家刘越胜的眼里,人走在大山大水里只是一个小小的存在,但却是很了不起的天人合一。

刘越胜早岁习画,学习禅学及古文、诗、词和书法绘画,后受传统画家启蒙,专攻山水画。1985年起又幸得新金陵画派代表、著名画家张文俊教授的耳提面命,之后又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李小可导师工作室,后开始了直面现实山水的写生实践。这种对景写生的过程,是他根据现实感受对传统笔墨的整合过程,对传统笔墨纯粹质感和表现力的体悟,个性化的选择,被强化地运用到崇山峻岭、老树密林、瀑水云烟等景色变幻的感受表达中,他用笔墨语言去放大加强这种现实感受,力求提炼、升华到浑厚、苍茫、幽深的精神境界。

黄山景色是中国画家喜爱的题材,刘越胜曾多次上黄山,画过许多黄山风景。他说,人不能自大到认为可以征服宇宙,我們只是宇宙的过客,所以是行旅。在千峰竞秀间,人要尊敬自然,要留下谦卑。其画更是透露出诗人内心那种随缘尽化、心气容和的人生态度;平淡空澈、任运无心的情感心态;静寂宁澹、神与物游的处事与观物方式。画作描绘了黄山草木葱茏的深山幽谷和奔放湍激的山泉。他以热情奔放的笔调,把泉水表现得充满动荡、变幻的活力。画中深暗浓绿的草木,坚硬赤褐的岩石,更是将喷珠溅玉的流水衬托得分外明亮,给幽静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机。他的笔下,黄山的群峰、云海、流泉、古松饱含活力,流光溢彩,表现出其特有的雄肆豪放、瑰丽沉厚的风格。

南京画家刘越胜上承六朝文脉,其画静寂、壮美和幽美化合,包孕禅、诗、画三味。六朝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变化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与混乱的战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魏晋又是一个时期解放、思想活跃、收获丰硕的时期,这一时期新的人生观世界观反映在艺术方面的特征,就是人的觉醒。社会动荡和战争的冲击,文人士大夫内心承载了太重的精神负担和思想负担。退隐思想成为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由是才有了山水画的兴起。南朝都城建康佛教盛行。佛祖说法,拈花微笑。所谓涅槃妙心,人与花心各自香。禅境追求的是在俗常生活中的顿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刘越胜的画深契禅理,涵摄禅意,暗寓禅机,禅意宛然。山水静逸优雅,营造出大自然和谐安宁的氛围,体现了画家对自然生灵敏锐的艺术感悟力。画家意在写静,摄取了极为细微的动态意象:遂使瞬间的动感生出“即世间出世间”无限的禅机。其间所呈现出来的高逸、冲淡的精神情怀,堪称是是治病的良药。他似乎在写这些无声山景的历史沧桑和命运,他仿佛在写我们民族的深沉和胸怀的宽阔,写我们这个生生不息的民族栖息的地方,写我们为之动心动情的山河。也唯有他这样对祖国大好山川热爱到迷醉的艺术家,才能绘出如此感情真挚质朴的画面。

宋秦少游《书<辋川图>后》中记载王维的辋川样式山水画能治愈人的疾病,这大概是一种心理疗法。如今看到刘越胜缘物寄情的山水画,蓬勃的活力与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新颖而鲜活的造化之美跃然纸上,亦是让人心情大为舒畅。画作中的山峰像梦境,花树与山水和谐地结合为一体,意境幽远,给人留以更多的想像空间,如暮春三月,三两知己,闲行山道,野花竞发,令人应接不暇。老子名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有来有往,自然就不是单向的传递。也就是说,中国的山水不是作为一个被动的客体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可以和人平等地交流:刘越胜的山水正是他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进行交流与对话的结果。他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钟情于山川林海、烟云水瀑,为寻求天地精神,他曾数十年如一日地深入大自然画写生、画速写,去体味天地精神的生命律动与本质规律,去捕捉天地造化的神韵,进而在积累大量素材的基础上,把物象提升为心象,把形象转换为意象,把自己的审美理想以山水和景物为依托表现出来,并最终将其纳入现代人的审美观照之中。

刘越胜山水画最大的魅力,在于广蓄自然英华、饱览了真山实水灵气之后,对于山水造化的领悟,超越了从前贤故纸堆里得来的营养而出现了质的飞跃,从而构成了作品苍润、浑厚、灵动、清新、蕴藉、深远的艺术风貌。如将他的山水画和任何一幅传统山水作品相比,其间的差异都是明显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山水画的审美更多地是一种理念,一种笔墨虚拟的时空,或者说是画家用笔墨符号营造的主观时空。刘越胜的山水画,注重从现实时空中吸纳、丰富山水形象的途径,以现代的视觉形式和视觉体验来结构画面,并运用切入自然时空的个性化笔墨,使循隐、出世、淡逸的传统山水画变为人世、观赏、参与乃至表达现实的山水画,从而解决了从虚拟山水向现实山水转换的艺术课题。他的画雅俗共赏,清气拂面,绿色和红色对峙,突兀的不渐变,血红的花突然惊爆而出,像炽热的烈火,在枝头炸出一片张狂,在明媚的春光下漫天绽放,与山水汇成一片绚烂春光,虽是野景,却饶富贵气象。这超群脱俗的灼烁之花,显现了幽谷的灵魂,构成了山之绝唱。更难能之处,在于画面布局繁密,但杂而不乱;设色富丽,但艳而不俗。花瓣渐次展开的变化,由此可领悟人生的容颜转变。

画家善于把具体、细致的客观物象的描绘与抒发自我的主观感情紧密地糅合在一起,他继承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传统,强调再现与表现的结合,更多地关注绘画自身的表现力,即艺术语言的探索。多年来,他着迷于笔墨的表现魅力,纵情在落笔挥洒的率意中,大方而又大气,丰富而有厚度,体现出线条的节奏与韵律之美。笔墨是他作品的精髓,是他作品风格的标志,也是他弹拨自然生命之歌的心弦。他的构图,稳中求奇,争让有度,追求一个“新”字。画面上笔随心运,墨随笔走,自然真切,洋洋洒洒,山石、树木、云烟、流水都被表现得畅神而切合形质,有一股雄浑遒劲的气韵穿云走水、摇山荡谷,带出满幅的生气与光彩。应该说,这是接近写意本体的笔墨操作方式。时代鲜衣怒马,千帆竞发,不因任何人的牵扯而停止。刘越胜永远对时间和气候的变化有一种敏感,那种敏感就像能在看到花苞时预测到它开放的时机。宽厚和雄浑的画风,其跳脱奔放如辛弃疾舞剑,似可听闻奔雷之声。无疑,刘越胜是在创建自己的艺术语言特色,在创造自己的艺术,同时也参与了一个新时代对中国山水画现代形态的建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刘越胜的艺术创造必将在中国山水画坛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作者:龙海秋 作家资深媒体人、影评人,历任历任南京日报专副刊负责人、周末报副总编、金陵瞭望杂志社副总编。)

刘越胜,1966年生于安徽省肥东县,1981年起随金陵学究金成生(石城翁)先生学习禅学及古文、诗、词和书法绘画,1985年起又师从新金陵画派代表、著名画家张文俊教授,之后又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李小可导师工作室,其间又求教于著名画家傅二石先生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江苏文德山水画研究会会员。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兼职教授。

三十余年专注于中国山水画的学习、研究与创作,尤擅以黄山、三峡为表现对象。作品在注重对自然山水感悟的同时,讲求心源与造化的统一,力求以自己独有的笔墨语言去泼写一个美妙奇幻、清韵流溢的山水新境界。近年来,其将中国山水画创作与青花瓷传统艺术结合起来,创作出大量优秀的青花瓷书画作品,并多次成功举办个人作品展。其部分青花瓷与中国画作品被国家级博物馆、报社以及各界人士和机构收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水精神 苍茫气象——刘越胜画展即将在扬州开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tw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