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共同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

共同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

作者: 华琴_5c0e | 来源:发表于2023-04-07 10:28 被阅读0次

一、为什么要跨学科主题学习?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从人才成长的规律看,学生如果没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基础扎实也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激发学生发现和创造的内在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拓意识、实践能力,应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学科类课程标准中“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就是我们自觉探索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积极而又稳妥的课程策略,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学科学习的关系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那么,其与学科学习的关系又是怎样呢?

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系统的学科知识学习互相依赖,互相促进。跨学科学习,必须立足学科本体,依托各自学科的坚实基础。

郭华教授说,没有统一而坚实的学科学习,想要获得有关这门学科的明晰的科学概念,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样,没有对有关学科的科学概念的准确的理解,难以想象能够进行高水平的跨学科主题学习。

一方面,跨学科学习的复杂任务与问题,能够推动学生更进一步去了解、认识、深化学科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跨学科学习也要利用学科知识进行现实生活的观察和问题解决。

三、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功能

   (一)主体性

跨学科主题学习能让学生在面对没有标准答案的实际问题时,认识到只要努力就有结果,感受到发挥主体力量的真实价值。

(二)关联性

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培养学生形成普遍联系的意识与能力,建立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之间有意义的联系。

(三)应用性

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激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去解决真是问题的意愿,增强他们提出创新构想的信心。

(四)责任感

跨学科主题学习能鼓励学生以社会成员的身份和心态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感。

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结构设计

(一)环节之一:项目引言

项目引言是整个项目的首要环节,以简明扼要的语言介绍将要进行的跨学科学习项目,起着为整个项目“报幕”的功能。

环节之二:问题提出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关键。

1.重要问题

重要问题只含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2.问题辅助

针对重要问题的举例说明,向学生展示一个典型跨学科问题的思考方式或解决方案,保证学生沿着预设的研究路径继续思考本问题和其他问题。

3.一般问题

包括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是整个学习项目中需要学生完成的主体内容。

环节之:项目说明

项目说明为整个项目的收尾环节,向学生提出了对应学习项目的要求,这对于所有项目几乎都一致。对于文学主题的跨学科学习项目,还额外提供相关文学作品的获取方式。

五、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一般路径

跨学科主题学习以结构化大概念为抓手,实现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结构化

郭华教授认为,我们都知道,只有转变学习方式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课程的结构化,没有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学习方式是不能转变的。

那么,怎么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呢?单元教学是课程内容结构化的重要方式。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

单元教学有三个核心要素,分别是概念引领、问题导向任务驱动

1.概念引领

单元需要一个指向素养的整体目标,它应该是反映学科本质的一些核心观点,我们将其称为“大概念”。

课程内容是起点,素养表现是目标,大概念是从课程抵达素养的桥梁。

以小学数学学习中的《用字母表示数》为例,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学科观点是引入符号使数学具有更大的普适性,跨学科观点是符号语言是科学表达的重要基础,哲学观点是具体和抽象既对立又统一,在认识中互相联系和转化。

2.问题导向

大概念体现的是专家思维,需要将其转化为可以被学生理解并回答的“核心问题”,这样学生在持续思考和回答核心问题的过程中,才能逼近对大概念的理解。

3.任务驱动

单元教学通常需要有一个核心任务(或包含子任务的任务群),这个核心任务应该自带动力,能够驱动整个单元的学习。

六、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流程

明确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活动

注重情境创设,展示跨学科主题背景。

开展教学评价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重多元评价,注重对真实问题理解、语言表达适切性、结果预测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能性的评价,注重总结与反思。

七、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策略

策略之一:以同一学习内容为主题,同一年级的不同学科共同研究。

策略之二:以同一学习内容为主题,不同年级的不同学科共同研究。

目前,我们比较常用的是第一种策略,即围绕同一学习内容,同一年级不同学科共同研究。

八、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案例分享

比如,我们正在创建市级节水基地学校,围绕节水主题,各个学科就可以共同开展学习活动。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缺水的真实情境,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学会提出关键问题,并根据关键问题提出子问题,从而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

2.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调查与研究,了解生活中人们的用水习惯及用水量。经历参与数据的收集、测量、计算、分析、整理的全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3.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技能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相互交流,参与解决问题,回顾与反思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加深对水资源保护等社会问题的关注与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结合缺水和浪费水的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三大关键问题”作为任务驱动,综合运用多学科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加深对水资源保护等社会问题的关注与理解。

2.教学难点

根据设计的方案,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合作的实验收集数据的过程,积累“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会用实验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得出结论。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应用意识。

(三)关键问题

问题之一:我们真的缺水吗?

问题之二:我们真的浪费水了吗?

1.我们是不是真的在生活中某个方面浪费水了?

2.在哪浪费水了?

3.我们班浪费水的现象是什么?

4.排名第一的浪费现象是什么?

问题之三:我们如何节水?

(四)教学流程

流程内容涉及学科关键问题

1关注水资源科学、道法1

2调查水资源—走进机房信息

3调查水资源—聆听感受“南水北调”道法

4调查水资源—设计调查问卷数学2

5调查水资源—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语文

6填写调查问卷语文

7进行问卷的数据分析与统计数学

8计算测量水资源科学、数学

9制定节水方案科学、美术3

10设计节水工具科学、美术

信息

11形成小组研究报告语文、道法

(五)回顾总结

以上,带领学生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合作的完整过程,解决真实问题,积累“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担当等综合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

参考文献:郭华.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升育人质量的一条新路径[J].人民教育,2023(2):25-2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同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up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