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思维1
如何理解“”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和平求和平则和平亡”?
在国家争夺的过程中,弱国面对强国,是处于绝对的劣势。
最终在国际丛林法则的驱使下,小国容易亡国。
在弱国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也就是处于绝对的阴极。
此时位于绝对的劣势,根据反者道之动,往往能够凝聚力量,给于敌方痛击。
那么是不是选择斗争,就一定胜利呢?
答案当然是不能。
但是给予对方沉重的痛击,会让对方受到巨大的损失,从而迫使对方思考得失利弊。
如此胜率往往大。
而以和平求和平,往往会让对方得寸进尺,进行采取蚕食策略。
那么弱国将会从内部不断被削弱力量,进而更加依赖强者一方。
自己的命运被动的取决于强国蚕食的速度与力度。
真正成为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彻底挨宰的局面。
当然现实情况要具体分析。
但是上述名言却能一言道尽“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否极泰来”的易经辩证思维。
体现了弱者方强大的勇气,智慧,不畏强权,知彼知己的优秀特质。
呈现出阴阳鱼的相互转换,碰撞,变化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