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Day77·保持独立的考验(4)】
这是“崔律精时力之100天挑战《奇特的一生》阅读”系列,今天是2019年4月19日。
一、原文:
P213
大家忘记了他。有人打听:“他现在在哪儿?还活着吗?”“是呀,就是那个当初看起来挺有前途的柳比歇夫到哪儿去了?”“似乎在一个什么小地方执教。”潦倒外省的教授不在少数:他们有时候做了点事,后来就毫无作为地消失了,有时在谁也不看的地方刊物和论文集上发表些文章。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站住脚跟的……
不能认为这种情况没有让他感到丝毫痛苦。蛰居外省,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是一件危险而毫无指望的事。当代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昨天的明星,今天已难以回想起来了。这不同于文学,文学家可以不同别人竞争,慢慢地写,还可以写好了,束之高阁,备而不用。固然在科学领域也可以这么做,然而非常危险——一切很快就过时了。在17世纪,开普勒可以安慰自己说:“……我写书是为了给人读的,现在读还是将来读,不都一样吗?它可以等上几百年,要知道,连上帝也等了6000年才等到了理解他工作意义的人。”
二、我的阅读日志:
科学VS文学
科学是跟时代紧密相连的,现在发明了一些科学研究,放到数年后,可能就变成了过时的东西。一个科学工作者脱离时代,不紧贴时代脉搏,自己一个人闷头搞研究,很容易做成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出来,甚至与人类主流精神相违背的东西。
文学就不同了,文学不讲究时代脉搏。现在我们看几百几千年前的传世著作,依然觉得是人类的瑰宝。现在写 的东西,不被世人所接受,可能未来的某个年代会大放异彩。
所以,柳翁付出的代价乍一看似乎是他自己的选择,好像没什么大不了,今天被作者这么分析,仔细一想觉得柳翁是在付出多么大的风险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