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支部联合义诊工作今天圆满结束。半个月之前,就开始筹备这次的义诊活动,制定方案,对接义诊村镇的镇长和卫生院院长,组织临床相关科室专家,分派车辆,准备物品。虽然写出来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但是每一步工作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无法计算的。但是想想,在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一切付出就都是值得的。
义诊地点定在三阳卫生院,前几天三阳镇镇长就开始在公众号做了此次义诊的宣传。今早出发的时候深秋的薄雾还未散去,我们一行17人,四辆车子,一个小时的车程。到达的时候已经有数十位百姓在广场等待了,多是老人家。大家匆匆换上了工作服,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不一会儿,广场上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近几年,支部每年都至少组织一次义诊活动,每次义诊患者都有百来号人,而这一百多人中,90%的年龄是在50岁以上。留守老人已经是近些年的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事实,年轻人多是到大城市读书或者上学,老人们留下来看守家园。很多孩子自己在城市还未站稳脚跟,的确是没有足够的能力把父母接到身边,还有一部分老人,习惯了乡下生活环境和邻里之间的亲密关系,离不开土地,不习惯住在城市。于是,中国的农村成了留守老人和儿童的农村。
本次的义诊是在镇卫生院大院里,一个特别宽广的场地。前来就诊的百姓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秩序地等待着,都是乡里乡亲的边等待边说说笑笑。远望是色彩斑斓的山中秋色,凉爽的秋风一阵阵地吹来,我们的医生比起平日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看病,显然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舒畅多了。快到中午十二点的时候,义诊的百姓才逐渐散去,一上午共接诊了一百多人。我们圆满完成了此次义诊任务。
由此想到很多人说到医院看病难,医患关系不融洽,医护人员缺少耐心。就我自己在医院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以门诊为例:像我们这样的市级医院,一个专家一般半天三个小时的时间会有至少40个病人,有的还会更多。医生能够给予每个病人的时间平均是4分钟,在这三个小时里,还会有做完检查后来给医生看检查结果的病人,假设这样的病人有10个,那么平均每个人的看病时间就只有3分钟。
然而,对于到医院看病的每一个患者来说,这3分钟是何其少啊!他们多希望多和医生聊聊,听听医生对自己病情的分析,和对病情的建议,这是人之常情,我们自己生病时也有同感啊。可是医生要面对的不是某一个病人,而是一个患者群体,要兼顾到患者群体的感受。谁都害怕在医院等待,排队!
曾经和一个主任聊天的时候,他说上专家门诊的时候水都不敢喝,是真不敢喝,喝了水就得上厕所,一上厕所,诊室里没人,病人等的时间就会更长。听他那么说的时候,挺心酸的。医患之间几乎是没有时间有任何感情的沟通,对于本身就存在着身体不适的病人来说,这和他去商店买东西一样是一笔交易,我付了费,你给我看病。
医生也有疲惫的时候,特别是半天的时间里不停地检查、诊断、分析,回答患者的各种疑问,如果大家相互都能够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医患之间的关系一定能够缓和许多。
当然 ,医疗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一切都会更好起来。
义诊结束后,我们支部和三阳镇党委签署了“党建共建”协议,通过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和帮扶,能够真正意义上为百姓和基层医院贡献一份绵薄之力。作为一个在乡村长大的人,深知乡村生活由于各种资源的限制带来的种种不易,自己能够有幸参与其中倍感荣幸。
返程的路上,一路色彩斑斓,叠翠流金,秋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射着,车载音乐在车内如清泉般汩汩流淌。虽然周末的美好时光没能诗情画意,没能阅读写作,没能陪伴家人,没能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但是,这也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充实和快乐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