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中国人的心能忘却过年的情怀,也没有一个游子的胃不思念爸妈亲手做的年夜饭。过年,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属于家人的团聚节日。过年的意义,就是那些真正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一起生火做饭,一起围炉嗑瓜子,一起促膝长谈,正是这样的时间,给了爱以记忆,给了生命以温情。
杀年猪——农村人默契的完美演绎
打从记事之龄到现在的而立之年,过年都起从“”杀年猪拉开序幕。整个村里只有一位杀猪匠,我们土话称之为杀猪佬。临近年关,杀猪佬就忙活开了。我家惯例基本排在腊月25左右。杀年猪的头一天晚上,爸爸双手插口袋去到杀猪佬家,递过去一支香烟:他二叔,明天早上要早点。。好嘞好嘞,今年你家的年猪大的。要多喊几个人手。三言两语,约好了明天的时间和流程,村里人的交流默契大概就体现了吧。回家的路上爸爸一路十八家,轻而易举邀请了明天所有来帮忙的叔伯兄弟们。
第二天大清早,远山和天空都还是墨黛色的,奶奶妈妈都已起床,隔壁的婶娘们都已自觉过来帮忙。土灶里架起木柴,火势兴旺,两只大锅里添了满满当当的清水,待满锅的水低烧起一片小气泡,水将开未开之际,外面男人们吆喝声响起,杀猪的队伍也已就位。不一会就听到猪的叫声,还有爸爸和叔伯们一起协作的口号声。这个时候,孩子们是既好奇又畏惧的,我和妹妹偷偷躲在大门的后面,透过门缝紧张又忐忑张望,却只能看到大大的案板上猪的后背。爷爷拿出大大的木盆,在盆里放点盐和水,用来接猪血。厨房里女人们开始加紧忙碌的节奏,水开了,大瓢大瓢地舀到木桶里,外面的叔伯们马上提了出去。随着杀猪佬的手起刀落,外面恢复了平静,一桶桶滚烫的开水倒进大大的木桶里,老家称之为腰桶,腰桶为椭圆形,又深又长,能将整头猪泡去其中,专为杀年猪准备,非每家每户都有,需要时互借使用。开水里泡过的猪,猪毛顺利快速褪去,大门外平静的讨论协作的声音伴随杀猪佬熟练的操作,大有庖丁解牛之势。
随着外面第一刀猪肉提进厨房,女人们的真正忙碌才刚刚开始,杀猪饭是很有讲究的,一定要用当天现杀的猪肉。一边是妈妈一刀刀把猪肉切成小块,一边是奶奶把猪血摆放妥当,婶婶们敏捷的双手泡在水里,嫩黄的蒜黄,碧青的芹菜,红艳的辣椒,雪白的萝卜,面黑肚白的香菇五颜六色一一从她们手指里熟练穿梭。伴随着女人们家常唠嗑和欢声笑语,一筐筐小菜清洗整理完毕,接着就是一阵一阵滋拉滋啦蔬菜和热油接触而散发出来的交响音乐。
待到日上三竿,外面收拾妥当,一道道猪肉整齐摆放在竹匾里,一盘盘菜摆放在餐桌上,人们围坐,在劳累后的笑语盈盈里讨论着一 年的光景。
贴对联——红纸黑字里的永恒经典
每一年贴对联是很重要的事情,从我记事起,每年过年的对联都是爸爸带着我们俩姐妹一起完成的。老家有一条规矩,大年三十,不管住户欠下多少外债,一旦主人贴上对联,债主便不可上门追债。所以当你看到有些人家上午便早早贴上对联,不要讶异,那只是委婉拒绝债主上门。贴对联讲究虽多,最重要的无非两样,一是注意对联里的声律学问,根据平仄区分上下联,这事每年都交给我。二是调贴对联是浆糊,一把糯米粉一把小麦粉,配上适量的米汤,爸爸把他们混合在一起,筷子来回搅拌均匀,不一会浆糊便调成功了。找来木梯,爸爸爬到高处,我和妹妹将对联反面朝上铺在地面,一刷刷地涂抹浆糊,待到浆糊涂满,轻轻牵起对联顶部,小心翼翼递给爸爸,而我则托好对联尾部,比划位置,准备妥贴,然后顺势贴上,双手均匀用力抹平,对联便正正当当贴在门侧。
对联贴好后,迎接另一重大工程——年夜饭。每年年夜饭,爸妈是主力。两三点的光景,爸妈就开始忙活起来,煮鱼,炸圆子,做糍粑,炖鸭煲,炒小菜,木桶蒸饭,他们在厨房边烧菜边商量拜年的安排,妹妹和我会连蹦带跳地进入厨房,看着老妈烧好的️️盘盘菜,干脆利落地用手捏一块放入口中,兴高采烈的说着好吃好吃。奶奶会偶尔穿梭来穿梭去地找着事情做,她最怕的就是冬天冻坏了她的孙女和重孙们,一会到土灶口张罗一个火炉递给我,一会让妹妹去添加衣服,只要孩子们出现在她面前,奶奶就乐哈哈地笑,脸上的皱纹像开在秋天里的一朵美丽亲切的菊花。小小的厨房里挤满了人,还有一屋子的欢声笑语。
从读大学起远离故土,至今已有十余载,一路在异乡摸爬滚打,难免要被生活的风浪扑倒,鼻青脸肿。可每次过年踏上归程,在除夕之夜家人团坐,守岁话春,生命总在这样的时刻变得柔韧而温暖,所有的思念和期盼也都在年味里落到了实处,我又会重新获得勇气,拍拍身上的灰重新爬起再出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