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树下,草堆旁的教育

古树下,草堆旁的教育

作者: 云南曲靖李云跃 | 来源:发表于2018-10-26 22:43 被阅读0次

            当大家都在谈论教育迭代升级的时候,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向相反的方向———回归到对教育本质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如果对教育元问题缺乏准确的把握,很容易在迭代升级的过程中迷失方向或者导致畸形的突变,成了教育的“肿瘤”。其实,我们回看孔子时代的教育,审视我们现在的教育,我们能否满怀信心地说: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呢?未必,因为,我看到过许多在孔子时代想都想不到的设施设备诸如交互式电子平板却成了“黑板”,设施设备的升级迭代并不意味着教育就自然而然的发生升级迭代。因为教育始终是以人为中心的一种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链接、影响。当然,我不是否认教育技术对教育发展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问题不在技术,而在我们教师。作为偏远的山村学校能否也拥有好的教育,一直是我苦苦探索与追寻的目标,面对乡村教育的现状,结合近年来对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人文行走课程”这个方面进行尝试,把好的教育带给乡村的孩子。

            说起人文行走课程,实践起来,别说在乡村,即便在城市也是有巨大的挑战。记得我在成都游学的时候,在杜甫草堂就偶遇了“人文行走课程”,咋看很兴奋,统一的服装,几十个学生,配上几个老师,团队与装备绝对是我们乡村小学无法比的,至少一场下来,光每个学生所缴纳的游学费用就少不了好几千。因此,我一路跟随了他们的行走,结果让人失望,一路的走到杜甫草堂的几个景点,站在碑刻前面哗啦啦、哗啦啦地背诵杜甫的诗句就转战到了下一个景点,连初步的讲解都没有,更谈不上引导启发学生探究问题了。当时我就想:要是被老师樊阳看到,绝对是无语,这不是人文行走课程的真谛,我遇到的是假的人文行走课程,即便他的阵营和团队比我高很高,但我仍是不屑的。

            那么,是不是乡村就无法开展“人文行走课程”呢?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我首先要谈一谈我对于课程与教育的理解。2017年我在参访了西安欧亚学院以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一切对学生有教育作用的资源都是课程,而不是我们狭隘理解的课程就是教材,其实教材只是课程的一种范例而已,不是圣经,顶多是一套有质量的说明书。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就是创设一种情景,教师仅仅只是教育情景的创设者。因此,即便是在乡村,我们也能找到,也很容易找到那些与乡村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资源。这就是我在继富源胜境关、富源文庙、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报恩寺庙会等人文行走之后,以村子里的祭树———大栎树为主题开展的第四次人文行走的原因。

            我们学校取名大栗小学,属于营上镇大栗村委会。长期以来,很多村民、师生都认为大栗树是因为栗树(板栗树、毛栗树)而得名,但是在此次人文行走课程之前的一年前,我们做了调查才发现:其实,村子里保留下来的古树是栎树或者叫橡树、柞树,它与栗树都不是同一科属,是由于当地方言栎树与栗树的读音相同而在官方书写的时候写成了“栗树”,其实应该写成“栎树”,村子里面及其村子周围有许多栎树,而且留存下来的栎树有一部分年代很长,最大一棵甚至有好几百年,是村里的祭树。由此,我们在人文行走课程中开展了村子历史由来的探究活动。同时,我们在观察栎树以及作为家乡祭树的这一特殊性上,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栎树已然成为村民的精神支柱与文化象征,在此基础上,我们讨论了栎树的文化象征意义。这就形成了我们大栗小学的校训:踏实、坚毅、向上。踏实是从栎树扎根很深,茁壮成长,从人的立身处世维度而提炼出来的;坚毅是从栎树枝干挺拔、树皮粗糙,任凭风吹雷击而不倒,从人的意志维度而提炼出来的;向上是栎树树形高大、枝叶茂盛,从人的心理维度提炼出来的。

    村中的祭树-栎树

            其次,我们还结合当地三月三祭祀活动来引导学生讨论:在过去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村民面对天灾人祸祈求祭树保佑,而在迷信破除的当下,为什么人们还要祭祀神树?在推出祭树大致年代的基础上,讨论祭树对于保护古树和古村落的作用?在了解了周边村寨的祭树和当地少数名族---彝族对虎的崇拜以后,引导学生了解古人图腾崇拜文化,弄清楚村民把栎树奉为神树是为了祈求子孙繁衍不息,年年风调雨顺。在访谈村中长辈和参与三月三祭祀活动的基础上,了解村民祭祀过程及其每个祭祀流程背后的意义。

            可能大家会觉得这是否过于深奥或者小学生根本就搞不清楚。其实这样的担心是不必的,我最关注的是在我创设的情景下,在孩子长期的生活体验中,让孩子来思考、讨论这些问题,或许不是标准答案,但他们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或者借助现代工具所查询到的知识来给出他们的思考、他们的看法,这就是我所认为的教育。

    探究栎树的年龄 村民在祭祀活动后留下的碗

            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超越课本,让师生有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才有可能让教育回归到常识,回归到本真。当然,我所做的人文行走课程也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行走课程,但我深信它有教育的作用。

    古树下,草堆旁的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树下,草堆旁的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cr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