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天赋优势 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
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父母的终极使命,就是发现孩子的天赋。”这意味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简单地灌输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扩大孩子内心的疆界,扩展孩子的综合认知,引发孩子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之心,并从中进行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实现。父母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来发现孩子的天赋。父母要用引导的方式来点燃孩子内心创造力的火焰,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并充分地发挥孩子的优势。
㈠为什么我们总是放大“不足”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特别喜欢或欣赏一个人时,一旦对方做了一件我们不喜欢的事,或者发现了对方身上有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特点,我们对对方的印象就会发生很大变化。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突然发现对方哪儿哪儿都不香了!”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负面信息加工优势效应”。
负面信息加工优势效应是指人们倾向于注意、学习和提取负面信息,也被称为负面偏见。也就是说,相比于非负面信息,我们常常对负面信息更加敏感。
中国传统的教子之道,即“谦虚式教育”的价值观——从小就教导孩子不要骄傲,要谦虚,即使真的很优秀,也要藏住锋芒,不可张扬。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这是一种披着美德的外衣,却没有科学依据的无知教育。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孩子遭遇挫折时给予理解与宽容,在孩子取得成就时不吝惜自己的赞美。
错误的做法不仅会导致孩子丧失自信,还会使孩子丧失对自我的认知,丧失对价值感的探寻,让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或者就算看到,也不敢做出任何“越雷池半步”的尝试,做事时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会保守内敛,谨慎有余而魄力不足,面对新鲜事物、新的机会,首先唤醒的不是求知欲和挑战欲,而是自我保护和收敛。
希望家长能够摈弃一些传统教育中不恰当的方法,认识到关注孩子优势对于孩子成长的积极意义,帮助孩子构建一个发展优势的环境,鼓励孩子积极地去发挥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展现自己的优势。在这种教育环境和方式下,孩子的心态会越来越好,并能够不断朝着自己的优势方向发展,未来成功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㈡开启孩子的优势效应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优势,关键在于父母能否发现。可惜的是,现在很多父母只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看不到或者很少能看到孩子的其他天赋,错过孩子的天赋发展。而只有发现孩子的天赋优势,并帮助孩子将其发挥到极致,孩子才更有可能在自己擅长的方面获得成功。这就是“优势效应”。
任何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优势,关键是当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优异时,父母能否给予保护和支持,并协助孩子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的孩子将会非常幸运,他们也会在自己喜欢、擅长的领域更加投入,充满激情,甚至产生一种神圣的感觉。即使遇到困难,他们也能勇敢地去克服,而不是拖拉、退缩。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形成积极、乐观的品格,未来取得的成就也会更大,也更容易获得幸福。
㈢发现孩子的天赋,引导优势成长
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攀比”现象:有的家长看到别的孩子在上各种兴趣班,如美术班、钢琴班、英语班等,也会跟风给自己的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却不考虑这些是不是孩子喜欢的,或者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优势。在他们看来,别人家的孩子学,自己的孩子也要学,自己的孩子不能比别人家的孩子差。在生活中还有一句大家特别熟悉的话,即“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在这些热衷于“攀比”的父母眼中,兴趣班就是一条起跑线。别人家的孩子已经在那条起跑线上做准备,自己的孩子不能落后。于是,现在的孩子同时站在多条起跑线上,参加从“五十米跑”到“马拉松”在内几乎所有的项目,并且家长要求孩子的每一项成绩都得是优异的。事实上,这样的训练不可能培养出全能型选手,最后他只会一事无成。
人的身心投入资源都是有限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主导投入的“自我效能感资源”的有限性与消耗原理。
我们不应为了缓解自己内心深处的焦虑与不安,让孩子跟风学习各种技能,而应理性、客观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的优势,有所取舍,然后重点培养,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助孩子在有针对性的学习中找到乐趣,释放潜能,获得一定的成就。如果有些事情对于某些孩子来说注定是不会成功的,那倒不如让孩子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到自己既有天赋优势,又有更大机会可以成功的事情上。
从积极心理学来说,孩子的行为可以归为四类,而这四类行为分别指向了孩子的核心优势、成长型优势、习得行为和当前劣势。
1.核心优势——指优于他人,能让一个人充满激情的优势。这些优势也是一个人经常运用或表现出来的特征,并且对于身边的人来说,这些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2.成长型优势——指能让人满怀激情的优势。具体来说,孩子可能在某一方面表现优异,但因为运用这种优势的频率不高,我们可能发现不了。其实,一旦孩子有机会发展这种优势,就会大放异彩。
3.习得行为——天赋优势源于一个人的内在,习得行为则需要我们从外界引入。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的很多优势都是在学校、父母或他人的要求之下形成的,比如学习成绩、工作技能、家庭责任感等。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动机往往就是取悦别人,让自己的生活更顺利,或者获得外界的认同。简单来说,习得行为可能并不是我们喜欢或者天生擅长的,但需要我们后天学习或掌握它们。
4.当前劣势——简单来说,当前劣势就是指孩子在当下做得不够好的方面,比如某些能力还比较弱、某些科目成绩还不理想,或者性格中某些方面比较弱,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同样也有自己的劣势,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正视这个事实。一些凡事都从优势出发的父母,往往看不得也接受不了孩子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总是试图让孩子变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才。为此,他们会一直关注孩子的劣势,试图运用各种办法将孩子的劣势转变为优势。
其实,这种做法于孩子的成长和性格养成并没有什么好处。与其如此,我们不如在孩子的优势方面多下功夫。
面对孩子当前的劣势,我们没必要揪住不放,只需要向孩子传递以下三条重要的信息即可。
第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优势,同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劣势。
第二,有劣势和不足并不意味着你一无是处,恰恰相反,它说明你是个正常人。
第三,不要过度关注自己的劣势,借助你的优势慢慢战胜劣势,才更有意义。
总而言之,作为父母,你越擅长从孩子的优势出发,就越容易处理孩子那些未能充分发挥优势或者凸显劣势的问题,而孩子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懂得,自己其实还有很多优势可以发挥。这样一来,孩子的自信心和做事的动力就会得到增强,孩子也能从中获得很大的成就感。以后再面临类似的问题,孩子会尝试运用自己的优势摆脱困境,积极进取。
㈣用“补强法则”培养更多优势
我们提倡发挥优势,并不是说对劣势置之不理,而是说通过发挥自身的性格优势来弥补自身的劣势和不足。一个人在发挥自己的优势时会更专注,也更有掌控感,所以也会做得更好。相反,当一个人被迫在自己的劣势领域做事时,就很难有全身心投入的感觉,结果也会大打折扣。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未来他们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让优势匹配自己的事业,那么他们也能活得更开心,收入水平也会更高,从工作中收获的成就感也会更大。很显然,这样的孩子也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什么是“最好的我”?这是积极心理学的一种干预方法,也叫积极的自我介绍。它是通过孩子不断地参与演说、表达和介绍自己的优点,来帮助孩子找到自身优势,同时对自己产生强烈的肯定和明确的认知,从而让他人感受到孩子所具备的优势与魅力。这要比简单地说一下自己的履历、学位、学历等更加形象鲜明、重点突出,同时也更容易打动人心。直接告诉他人自己考试成绩是多少,并不一定会引起对方的注意,但讲一个关于自己优势的故事,反而会让人印象深刻。
对于谦逊的中国人来说,要讲一个关于自己优势的故事,可能会被认为是骄傲自满、自吹自擂。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用正确的方法说出自己的故事,目的不是让我们自己感觉良好,而是让我们能够有意识地纠正自己对负面信息加工的偏差。
优势的运用并不局限于某个具体的领域,而是具有可迁移的辐射效应。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后,不断地把它扩展到新的领域,找到运用它的新途径,往往能让我们各方面都表现得更加得心应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