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霞不一样,提着一个筐挨家去收。她老公阿财在村里的辈分低,所以霞霞经常开口就是**爹,**婆,嘴喊得比蜜还甜。慢慢的,村里人都喜欢上了这个小媳妇。只要她问起啤酒瓶,都拿出来给她,还说一句抱歉,忘了,下次会记得送过去。
霞霞平日里除了经营小卖部,开店的同时,就会织毛衣。她的毛衣织得好,村里的年轻媳妇们常常爱去请教。小媳妇们往往又带着孩子,谁家孩子不吃个零嘴什么的呀?慢慢的,村里的孩子都爱往她那里跑,一为找妈,一为吃小吃,人气越来旺。
霞霞为人颇友善,张大妈也颇想有一件毛衣,奈何自己年纪大了,不会织,霞霞就主动提出来,让张大妈买来毛线,免费给她织。
慢慢的,霞霞的小卖部就在村里站稳了脚跟。
二十年过去了,村里的年轻人出去打工,做手艺,干买卖,总之,什么挣钱就奔什么去。隔壁的小卖部也早早转了行,做起了农药,化肥的买卖。
只有霞霞二十年不变,一直开着小卖部。而且经营范围越来越大了。除了烟酒副食,各种上街想买的东西在她店里都能买着,即便是当时没有,她一个电话,也能让人不久就把货送过来。
另外,她又加了几张麻将桌。现在村里大多都是老人在家种地,农闲的时候,都爱去她那里打麻将。逢年过节,村里的年轻人回来看望老人,也大都往她那里去混日子。她的店里总是挤满了人,打牌的,看牌的,带娃的,买东西的,唠闲磕的……,慢慢的,霞霞把她和她的小卖店经营成了村里的中心。
在外打工的村人,有一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宣传本村的视频。人们惊讶的发现,视频的主讲人是霞霞。她用一口塑料普通话,讲着村里发生的变化。比如为了增加村集体的收入建的光伏发电站。为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设立的垃圾点,还安排了专门的人上门收拾,处理。
原来,霞霞现在的身份,不仅是小卖部的老板娘,还是一名村官——村里的妇联主任。虽然有人说,霞霞当上村官,和她老公常年在外打工,她和村里的村长有些暧昧不清不无关系。可是仔细想想,村里能当上妇女主任的除了她,还能有谁呢?除了老人之外,年轻的妇女大都在外打工,有不少识文断字的,在外面混得也有模有样,可是人家愿意回村里来吗?,即便人家愿意回来,常年不在家,村里的人都认不全,那些婆婆妈妈又有谁像霞霞一样清楚来龙去脉。这个村官,霞霞还真的是当仁不让。
这么些年,霞霞靠着小卖部,把家里的日子撑了起来。她老公阿财挣的钱都存起来在城里买了房。儿子大了,没有读过什么书,像村里的年轻人一样早早就结了婚。霞霞也由当年的小媳妇成了婆婆。人们很惊讶的发现,岁月好像在霞霞脸上找不到痕迹。除了稍微发了点福,还是那个小圆脸,还是那个笑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