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75期“礼”专题活动】

当医生当久了,我逐渐琢磨出一套对付病人的秘籍。
对待老年患者,在给他看病的同时,可以经常夸夸他们的孩子,尤其是夸他的孩子孝顺懂事,羡慕他晚年有福气,就可以把他们哄得合不拢嘴。
对于中年患者,就和他探讨一下人生,比如挣钱、身体和孩子哪个更重要。遇到那些内心纠结的人,在共情的同时,要引导他们多关注自身的健康。
虽然我们科很少接待年轻人或小朋友,但我相信,倾听和共情也是取得他们信任的不二法宝。
当然,经常有一些病人,无论我们如何掏心掏肺,他们总是会曲解我们的好意。
比如,他们的病情确实需要住院,当我提出建议时,他们却认为我是为了多挣钱;我根据病情开药,他们却认为我故意少开,为了多挣他们的挂号费;然而,如果我多开了一点药,他们又认为我是为了拿回扣。
对付这种“”刁民“”,我总是耐心地把病情的现状、可能发生变化和进展,以及我的专业建议清晰地解释给他们听。他们爱听不听,关我屁事?医生没有强迫他们住院或服药的权利,身体是自己的,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说来奇怪,一旦我把决定权交给病人自己,他们反而会乖乖听我的话,服从我的医嘱。举例如下:
我:“您这个病情需要住院观察。”
他:“我现在活蹦乱跳的,为什么要住院?”
我:“现在您的症状虽然不算重,但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一周内会进展加重,加重后必须马上处理才有可能恢复。您不住院,恐怕会耽误治疗。”
他:“我工作很忙,还有很多事,可以不住院吗?”
她:“我孩子还小,我要照顾他们,可以不住院吗?”
我:“我只有建议权,住不住院由您自己决定,我从专业角度认为您需要住院,可我不可能把您捆着去住院治疗。身体是您的,不是我的,您自己决定好了,不住院就签个字,证明我和您交待过住院的必要性。”
于是,这类病人在和家属商量后,绝大多数都会选择住院。
而有些反反复复在我们科住院的老病号,时间久了,就会对我们产生一种依恋的感情。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位八十多岁的阿婆,隔三差五会来我们科室住几天,每次会带些小礼物,比如她自己种的新鲜菜,她腌制的泡菜,手工做的腐乳,以及她自己做的手工艺品等。
每次我们都会对她说:“阿婆,您的心意我们心领了,以后别带礼物了,您健健康康的活着,我们就很开心了。”
有时干脆对她说:“阿婆,您下次再带礼物,我们就不给您看病了。”
大年初三,我们到医院查房,没料到她已经坐在办公室里了。
我们问道:“阿婆,您不在家陪孙子过年,到医院来干嘛?”
她说:“我只想看看你们,就觉得心里舒坦了。”
结果,我们忙了一上午,她一直在办公室坐着,看着我们忙进忙出。我们坐下来开医嘱写病历,她就静静地呆在旁边陪着。
当我们准备下班时,她也准备回家了,我们担心她一个人回家不安全,就花五十元主动帮她叫了一辆的士。
她坐上车后,突然伸出头问我们:“你们今天开心吗?”
我们连忙回复:“开心,开心!”
当车子远去,我们回味她奇怪的举止,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曾经多次对她说,只要看到她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就很开心。春节之际,她就把健康的自己当礼物来送给我们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