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7级传播学
浅读《娱乐至死》--一切都在走向娱乐化

浅读《娱乐至死》--一切都在走向娱乐化

作者: 17级巴合孜衣那提 | 来源:发表于2019-03-17 22:38 被阅读18次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封面很特别,想必看到的人都会留意一下,当时我看了好一会儿,感觉越看越诡异。画中一家四口,父母和两个孩子围坐在电视机前,本该是一个很温馨的画面,但画中的四个人都没有头颅,只看得到躯干。这略带诡异的画面,配合着“娱乐至死”的名字,似乎已经体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电视将一切都变成了娱乐;电视将人们变成了一个空壳,没有了思想,丧失了判断,麻木不仁,任人摆布。

    书中对比了以印刷术为媒介的社会与以电视为媒介的社会的区别。批判了当今社会的娱乐化。

    “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我希望能让你们相信,印刷文化的认识论在日益衰退,电视文化的认识论在同步壮大,这些都会在大众生活中产生严重的后果,其中一个后果就是我们将变得越来越可笑。”

    1980年代后美国社会开始转型,美国民众变得更加现实,更加浮躁,比起印刷机统治下提供的深奥信息,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电视时代提供的肤浅而有趣味的内容。当时,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等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写了《娱乐至死》来批判电视媒介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阅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当然也是一种理性的活动。印刷术时代所培养的客观、理性的思维,并鼓励严肃有序、具有逻辑性的公众话语。而随着电视媒体的兴起,印刷术带来的“理性时代”逐渐逝去。电视媒体传递信息转瞬即逝,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对其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在瞬时和图像的双重影响下,电视使人们既失去了传统,又放弃了思考,并把人们引向文化的娱乐化。

    电视媒体将各种各样的信息,无论是严肃的还是轻松的,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街边小事,都以娱乐化的方式表现传达给了人们。这些信息在以前,人们都是从书本、报纸或者其他的纸媒获得的。比较之下,电视媒体更加直观、简单、易理解。人们会很轻易地接受这样的传播方式,并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依赖这样的传播方式。而波兹曼认为这样的娱乐化会使得人类变成娱乐至死的物种,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相关文章

  • 浅读《娱乐至死》--一切都在走向娱乐化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封面很特别,想必看到的人都会留意一下,当时我看了好一会儿,感觉越看越诡异。画中一家四...

  • 我不想精确文学的定义,我想拓宽它。

    《娱乐至死》里面有一句话——什么?你说一切都在变得娱乐化?那你看这本书看得太肤浅了。 “媒介决定内容” 整本《娱乐...

  • 浅读《娱乐至死》有感

    作为一名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我很遗憾我现在才阅读到了媒介文化研究大师尼尔·波兹曼的作品《娱乐至死》,打开书本之前觉...

  • 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 一场关于娱乐与思考的大反思,人类文明究竟会不会在娱乐中走向灭亡? 精华笔记 《娱乐至死》是一本畅销全...

  • 读《娱乐至死》

    对《娱乐至死》这本书早有耳闻,终于双十一入手!今天毛概课上把剩下的部分看完了!2018年年初写下的年度目标之一是读...

  • 读《娱乐至死》

    这本书是作者基于对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和奥威尔的《一九八四》的思考,而写成的一本关于媒体文化的书。作者担忧赫胥黎...

  • 读《娱乐至死》

    1985年,那时互联网还没有普及,在美国相对来说普及的是电视,尼尔·波兹曼已经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

  • 读《娱乐至死》

    在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中提出了电视三条戒律,分别为1你不能有前提条件,2你不能令人困惑,3你应该像躲避...

  • 读《娱乐至死》

    1,电视时代,媒介技术的改变影响我们,使我们丧失思考。 “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

  • 读《娱乐至死》

    读了《娱乐至死》,有一些很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分享给大家,同时附上自己的感想! 1、书面文字使思想能够方便地接受他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读《娱乐至死》--一切都在走向娱乐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gp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