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里面有一句话——什么?你说一切都在变得娱乐化?那你看这本书看得太肤浅了。
“媒介决定内容”
整本《娱乐至死》中最精辟的一句话莫过于此了。
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就单独讨论文字在不同媒介时期的内容表现。为了增强可读性,也不进行深入的讨论,大概提一笔就OK了。
结绳记事时期只能记录数量和大概的时间,龟壳占卜时期可以通过象形文记录更丰富的信息,在可以雕刻石头木器之后,信息记录保存的时间就更长了,但是信息量还是十分有限,你想写一封情书估计得几十公斤的木头片子。
所以在信息载体很笨重麻烦的时期,大部分的内容还是通过口口相传来传播,并且都是以谚语的形式传播的。
之后发明了纸,有了廉价的信息承载方式,信息的内容大大发展,各种文体,绘画,应运而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都有了长远的进步。纸作为一个霸主,有着辉煌而长久地发展,直到近代有了新的媒体形式出现。
广播电台,人们此时获取信息的方式就是通过声音得到的,这需要民众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可以单纯听音频获得完整的信息。别觉得这是很简单的事情,如果可能让你听一篇鸡汤文你能听得懂,如果让你听一篇充满了专业名词的学术论文,可能吗?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广播电台的信息载体(声音)就注定了它不可能成为一个传播严肃知识的地方,更多地是新闻和娱乐的作用,但是相对于纸张而言,它的传播成本低效率高,更适合即时的新闻和事实的报道。
后来我们有了电视,有了视频游戏。我还是没打算把这两个分开说,因为在这个情形下的讨论这两者是非常相似的。
比起纸张和广播,视频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具有天然的优势,或者说是集众家之长。它拥有优秀的文本,拥有绚丽的声音,当然,最重要的,拥有直观震撼的画面。比起读书而言,看个视频的成本实在是太低了,接受成本接近于零,娱乐节目,电子游戏,让人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越来越短。同时对于内容产出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纸张上写东西,只需要识字就行了。在广播上念台词则需要声音的主人拥有一定的播音技巧和台本能力,而视频时代则有了更多的要求,以至于某几个人,一个团队都无法完成。需要将一个项目分包给很多团队才能做到。
毫无疑问,这些信息的媒介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复杂,与最早的纸张上的文学相比,有了更多的维度。
此时有些人也许会说,你他妈在说什么鬼玩意,这个文学创作有什么关系?
我想提出一个问题,文学创作真的只是局限于纸张上的吗?难道小说、散文、剧本、台词、字幕、广告语、甚至软文,这些不都是文字的某种展现形式吗?
真正优秀的东西,不应该是认真的产物吗?为什么我们要认为它是某种纸张的专属玩物呢?
我不想精确地定位文学,我想拓宽它的定义。
这就是我想说的,也许某天连词句都被穷尽了组合,但总有新的信息介质可以拓宽它的内容。
文字也许只有千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种组合,如果给它乘上一个名叫”画面“的次方呢?加上一个叫”声音“的立方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