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讲:“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养生,就是要赶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积极地进行预防。
如果平时不注意养生和保健,等到疾病发生再去医治,就为时已晚。
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预防重于治疗,养生重于吃药。
顺应天时,以古法养生,必定可以可远离疾病,益寿延年。
一、阳气释1
01
一切病先是“神”病
中医认为一切病先是神病,然后是气病,再到血病,最后才到什么呢?形病。
疾病先从生命无形的部分,即从精神、信息的层面开始出问题;第二个阶段,到气的部分,能量格局和运行规律发生紊乱;第三个阶段,到有形的疾病层面。
很多人的病,其源头是某种很大的烦恼,很大的怨恨,或者很多他们无法解决的困惑。很多时候,病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去面对、澄清、解决。
为什么儒、释、道这么重视“惭愧”、“反省”、“忏悔”,先得觉察到自己错了,才有“知非即离”的可能。
心念一转,神气也就转了,生命列车的方向也转了。
当一个人的身体有大病的时候,已经是生命列车的方向错了很久了。
但有一点一定要记得,信念随时有机会转回,信念一转,神气随时有机会修正。
很多人对自己的生活、内心状态、身心感受无知无觉,却指望通过吃一把绿豆、几根虫草就能改变很多。
这个对简单轻灵的小鸡、小鸟还行,我们这么大、身心这么复杂的人,要靠它来改变,不那么容易。
除非你是非常干净的肉体、非常清净的心灵,过着非常简单的生活,否则,一把绿豆是调不动你的,一包汤药也不太容易做到。
《黄帝内经》里有一段对话:“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黄帝问岐伯,当一个人形体破败了,气血也耗干了,治疗就很难见效,这是为什么啊?“岐伯曰:神不使也。”
病人的神气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医生也没有办法调动了。
黄帝接着问:什么是神不使呢?
岐伯回答:“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这段话大家慢慢玩味,为什么现在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好治,可以从这里找原因。
一切的源头,在于无形的思想、精神,然后才有了能量,然后才化生为物质。
所有的病,或者说这个世界的开始,都是这么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