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苏轼的词,穿行于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路途之上,感受着这不曾登大雅之堂的文学样式的她——“词”所拥有的传奇。一个曾经游走在乡野,被脂粉气息包裹着,缠绕着的“她”,在宋代的一批文人骚客,让这种体式的文学艺术,成为流传千古的华章,进而代表了一个时代,也影响后世。令我好奇、迷恋……
初读“定风波”,感觉这样一个词牌名,一定是有故事的。但在我现有的资源里,我查到的“定风波”的注脚如下:一作《定风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琼枝》。唐教坊曲,《张子野词》入“双调”。六十二字,上片三平韵,错叶二仄韵,下片二平韵,错叶四仄韵。《乐章集》演为慢词,一入“双调”,一入“林钟商”,并全用仄韵,有九十九字至一百零五字各体。由此看来,我没有找到,我想要的故事,却让我又在“定风波”的词牌下,又欣赏到,一场温润如玉的雨。
定风波 苏 轼
元丰五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作墨竹词。
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钿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
入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墙。
当时苏轼谪居黄州,在这首词中,集结了众多的典故传达自己的心声。文章中的“萧郎”,指指唐代画家萧悦,善画竹,自居易曾称赞他画的竹“茎瘦节节竦”,“枝活叶叶动”。 “秀色乱侵书帙晚”化用杜甫的“色侵书帙晚”,其中 “秀”字点出了雨洗之后竹子的色泽,照应了第一句;“乱”字写出了竹在风中枝叶参差、摇曳不定的特点,照应了第二句。这两个字使画中的竹子更加生动逼真。
这是一首集句词。词的上阕集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当年在教《满井游记》时,曾经给学生介绍过“娟”的含义,大致是雨过天晴之后的美好。再读这首词的“雨洗娟娟”,那就应该是美好中的美好吧。这雨一定是温润的雨,或许,她荡涤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苦闷,或许,她让满是伤痕的诗人内心,感受到雨的安静秀美。
竹子向来是文人笔下的君子。比如郑板桥笔下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说的就是那竹子。词的下阙萧郎下笔的竹子个性独绝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这雨后的竹叶一定是清亮的,这雨后的竹竿一定是挺拔的,这雨后的竹笋,一定是茂盛的。这是生命的力量。而这里的雨,一定是一场喜雨,所以上阕写景,描写了雨后竹叶润泽,风吹竹叶传来阵阵清香的情形。“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句中“秀”字进一步照应上文暗写了竹子在雨水的滋润下的光泽;而“乱”字则照应了上文中的“风”的存在,写出了风过竹叶、竹枝带来的动态美,使画面生动可感。下阕中竹之孤影给人以清癯感,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在人生低谷时虽孤寂却超脱的性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