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施奈德的“道”

施奈德的“道”

作者: 沙栀 | 来源:发表于2019-11-17 11:20 被阅读0次
加里斯奈德与寒山诗

第一首诗《道非道》(Trail is not a Trail),很明显标题化用了那句脍炙人口的“道可道,非常道”,使这首诗从开始就有了莫名的禅意。细读下来,觉得前面几句平平无奇,就是简单的叙述了作者开车的过程:从高速公路转到公路,又从公路转到小路,再从狭路走到小径。出彩之处在于最后四节:但是连小径也崎岖难行,然后小径消失了,出现了一片荒野,荒野处处可行。这几句看似不合常理的话十分值得玩味:一直在找路,最后找到的路却是不是路的路;此路非彼路,反而处处是路。斯奈德在《荒野的实践》中有一句话是对此诗的禅意极好的解读:路本身没有对我们造成阻碍,它向所有的方向开放。言外之意是阻碍我们自己方向的不是路,而是我们内心“一定要找到路”的执念。

这句话暗合了道家“无为”的思想:无需刻意有所为,追随本心,回归初始(在此诗中是“回归荒野”)。同时也暗合了佛家“空”的思想:万物皆空,你所孜孜以求的那一部分(路)到最后根本是“不通之道”,真正的路是荒野。此处施奈德实际上是在号召人们要摆脱一切外在的、人为的束缚,排除一切外部干扰,实现最终精神上的顿悟和淡泊之态。正因如此,施奈德在另外一首诗中直接点名《离开小径》(Off the Trail),号召大家离开路,因为“没有哪条路可以带你去那里”,所有的路都是有可能的,所有人的选择都是对的。就像一个圆,无论从哪点出发都会回到原点。既然无论选择哪里都是回归荒野,何苦要让外在的羁绊为难自己。

另外,这两首关于“路”的诗歌让我怕想起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唯“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辩仙源何处寻”。彼时只觉得这些诗歌内涵丰富,现在读了施奈德的诗歌和论文,再回读这些诗歌,似乎都有了道家和禅宗的影子,耐人寻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施奈德的“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kp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