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养成了一个随时记录的工作习惯:每天早上到公司先把当天要做的工作写下来,然后分一下重要紧急程度,按照既定的顺序来完成,如果一个工作因为外在的因素进行不下去了,也会把当前的情况写下来,需要请示领导什么内容,需要同事配合什么工作等等。工作中如果有什么想起来当日、当月、当周要完成的工作,也会在特定的地方记下来,定时的去翻一翻,免得忘记了。而且这个习惯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工作习惯,甚至变成了一种工作方法,每天不把要做的事情写下来,就觉得无所适从,这一天的工作也没有办法开展。
得益于这个工作习惯,我每天都变得很有效率,写下来的工作除了外在因素导致进行不下去的一般都会完成,也因为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开展,所以工作质量在提高。上周我们开始了一个新的业务节奏,按照惯例,我们会制定业务方案,宣导给销售。此次因为到了业务冲刺的时候,为了提高销售的积极性,我们制定了两套业务方案,一套长期的一套短期的。在养成随时记录的工作习惯之前,我一般是到业务阶段即将结束的时候,才会把方案拟成文字稿,交给领导审批,以防领导在业务过程中要改动方案,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我自己的懒惰。此次我在方案制定完毕之后,就在当天的工作计划里写下了拟稿的任务。因为这个工作比较繁琐,所以当天也没有给自己安排特别多的工作,也就能沉下心来一点一点的拟稿。两个稿子拟完之后,我突发奇想的计算了一下预计的投产比,计算完之后总觉得有些奇怪,却说不出问题在哪里。然后就拿着稿子去跟领导讨论,领导看了我的计算,立马指出,我们制定的方案倒挂了。按照道理来说,我们对不同长度的时间区间完成的同样的销售额,对较短时间区间完成的给予的奖励比例是比较高的,但是在我们制定的两个方案里,却在时间区间较长的业务方案里给了比较高的业务奖励。然后立马讨论修改,为公司节省的费用至少在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之间。事后想想,反而惊出一身冷汗。而对于我自己来说,因为工作质量的提高,也能感受到了自身的进步,因为在工作中投入了更多的心思,对于其他同事的所作所为少了关注,内心更加沉静,有了一种投入工作的充实感。
以前在网上看到别人做手帐,将每天做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非常不解。总觉得一天工作很忙,怎么还有时间和心思来做这些事情。当自己去做的时候,才发现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因为这些记录有了痕迹,似乎变得更充实,也因为这些记录变得更有条理。最重要的是,这些记录就发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并不会耽误太多的时间。这种落在纸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掌控带来的幸福感更是无可代替。
在工作中养成这个习惯之后,我开始在生活中也应用起来。每天看着记得满满当当的小本子,读书写字也不觉得累。每一天的生活就像有了一个烙印,烙在记忆中,永远可以追寻。另外,我也惊喜的发现,虽然我们经常看到别人的方法论,除了阅读时和读完后三秒钟的热血沸腾,对我们似乎没有什么影响。当我们决心按照别人的方法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却发现别人的方法就像一双不合脚的鞋,穿上它不但不会让我们走的更快,反而因为不合适磨破了脚而耽误了前进的脚步。但是如果我们不是生搬硬套别人的方法,只选取其中最核心的一部分,运用起来,然后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况,把更多的细节添加上去,那么方法才会帮我们把事情做的更好。生搬硬套会让我们脱离初心,成为完成方法的形式,而忘了方法是次要的,它只是用来帮助我们做事情的。有句话说的好,能做到的方法才叫方法,做不到的那叫方法论。愿我们都能记住我们寻找方法的初心,不被方法所谓的功效迷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最重要的还是行动,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