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叶圣陶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这是阅读教学真正的目标!
“教书”与“学习”,教师、学生双边活动的重要参与者。透过课堂,我们希望看到老师能准确把握教材、解读教材、运用教材;学生能从教材中学到内容、习得方法、情感熏陶。关键还是老师的课堂再创造能力!
以《月光曲》这篇文章为例,说说这篇文章的教学:
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来自丰富的想象力,更来自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教学侧重点: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根据皮鞋匠与妹妹聆听琴声时“看”到的景象展开想象,感受乐曲的美妙。
选段: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指导朗读,感受画面美,学习虚实结合的习作方法才是重中之重。遵循语文课程理念使之必然: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根据基本理念,我们在课堂上应摒弃逐句逐段的分析,讲解。要和学生一起研究教材,通过阅读实践,培养实践能力,通过探究明白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是怎样表现出来乐曲之美的,从而感受艺术之美!而不是读到重点段落,研究贝多芬此时琴声应是什么曲调。
建议: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圈画体现乐曲旋律变化的句子。
2.让学生根据理解,自由朗读,教师指导朗读,体会旋律的变化。
3.知道学生再次展开想象,欣赏乐曲的三幅画面,并引导学生印证自己的理解。
4.指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
《月光曲》叙事简练,描写生动,宜采用朗读的方式,从实践中培养实践能力!
读是关键,品是提升,前提是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