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的好处估计大家都看腻了。可惜的是阅读是一件他人无法代替只能自己完成的事情。可喜的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阅读去领会到这种好处。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渐渐有了一种新的感受:我们之所以要花时间去阅读,不仅仅是关于阅读的好处,更重要的原因反而可能是我们人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我们需要阅读。
一、成年人“无药可救”的固执
每个人的成长都经历着属于他自己的经历,主动积极也好,被动消极也罢,渐渐形成他自己独有的观念、想法。有些藏在潜意识里,连自己都意识不到。
我们常常:
我就是不愿这样做。/我就是要这么做。/我才不管好不好,反正必须得这样。/非得到某样东西不可。
然后对自己的行为,罗列出各种道理,理由(借口),以强调其“正确性”。
反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想法,做法,谁也别想改变谁。
我把这种现象表达为:成年人“无药可救”的固执。
不能被说教的成年人,要怎么破解掉那些不必要的“固执”、会给他人和自己带来困扰甚至伤害的“固执”呢?
二 、不知如何收放负面情绪
一个人不可能总是处于大喜大悲的状态,保持心情平和非常重要,这也是保持健康的要素之一。但我们总是容易受到不同人、事、物的影响,而产生各种不良情绪。
比如生活中常常可以遇到的抱怨。
我见过有人因为别人一个都不能算是错误的错误,而在旁边不停地重复抱怨指责了半天,最后抱怨的人也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当时,我才真正体会到抱怨的强大负面能量。
虽然我们可能没有这么激烈地抱怨过,但谁敢保证自己没有习惯性的对身边的人随口抱怨过几句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或许是因为抱怨是最轻松的做法。遇到一点不如意的事情,就怨天怨地怨他人,责任永远不在自己身上,不就是最轻松的做法?
当我们形成了习惯性的抱怨,遇到事情第一反应就是把责任推给别人,久而久之可能会形成指责型人格。
人是有着七情六欲的动物,遇到事情的时候,情绪会起起伏伏是正常的。但我们要怎么控制住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让它给我们自身和他人带来二次伤害呢?
三、发达却脆弱的神经系统
发达的神经系统是人类的优势,让我们成为“高级动物”,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同时也是一种劣势,比起其他任何动物,它非常脆弱,需要得到精心的呵护。
我们常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现实却是物质文明走得飞快,我们过度沉浸在丰富的物质世界里,而忽略了自身的精神需求。持续的物质与精神之间不平衡的状态,渐渐地不仅给个人带来痛苦,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物欲横流下的社会,更加突显出人类神经系统的脆弱以及呵护的必要性。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精神食粮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以滋养我们的神经系统。书籍是我们最佳的精神食粮。
四、每个人身上的性格缺陷
虽然我们常说刚出生的婴儿就像一张白纸,但其基因里终究是遗传了父母辈、祖辈的某些特性。至于是显现出哪些性格特征却是无法选择的,所以兄弟姐妹之间才会展现出完全不同的个性。
爱计较,小气,易冲动,爱贪小便宜,嫉妒,胆小怕事,记仇,窝里横,等等。人类有太多的性格小缺陷了,就像永远烙在了人类的基因里,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我们每个人身上总有那么几种。
毕竟是刻在基因里头的东西,我们无法彻底摆脱掉,但也不能让它们如影随形,应该想办法尽量去克服它们,减少它们可能给我们带来的伤害。说实话,这很难。
直到现在,人类还不完全了解自己。我们自身的这些问题又迫切需要解决。谁也帮不了我们,惟有自救。自救的方法惟有阅读吧。
文字是无声的语言。通过阅读“这种无声的语言”,我们不会有被说教,被冒犯的感觉。
在阅读中,我们会发现曾经一直固守的所谓原则是多么可笑,甚至可悲。通过阅读,我们才知道自己的思想有多狭隘。渐渐地,我们开始学会放下心中的执念,明白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文字书写着人类的历史。我们遭遇到的所有难题,历史都曾经上演过,只不过是以另外一种形式。阅读,可以让我们透过历史了解自己,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书籍,是人类最充满智慧的朋友。那些映入眼帘的文字,能够促使我们沉浸式地思考。在不同的文字里,我们可以找到各种方法,破解掉那些可笑的固执;学会掌控好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控制;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不被物欲控制;克服我们的性格缺陷。
白岩松在《白说》里说过:如果没有阅读,你会走到死路的尽头,而在书中,你会读到跟你有着相同经历的人,在那个死路尽头记录下来的所思所想,帮你推开一扇新的门。
所以不是书籍等着我们去阅读,而是我们自身需要阅读它们。
在自救的人生旅途中,愿时时有好书相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