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网络课程宛不大《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复盘笔记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第1季》21天留言•第15天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第1季》21天留言•第15天

作者: 豆爸何军 | 来源:发表于2017-08-15 13:56 被阅读38次
    连续21天留言活动

    【2017.8.7】专栏思考题——《连续21天留言•第1天》 ——被精选留言

    1. 我们在这篇文章里讨论的是投资领域里的安全策略。“永远不要押上全部”这个建议,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其它领域里,是否适用?如果不完全适用,因为什么?

    自我反思:“永远不要押上全部”这个建议,不仅适用在投资领域,而且更适用于工作生活中。

    在工作上,拼命加班加点,没有合理的劳逸结合,为了工作上的升迁,喝酒应酬,通宵加班,放弃了本该有的健康体魄,其实就是押上了全部健康,回头想一想真是得不偿失。

    在学习上,对所学的内容不去进行筛选,各种各样的知识都想去学一点,尤其是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这样的做法其实就是押上了全部注意力,事实上,反而事倍功半。

    在生活上,超速开车,横穿马路,更是押上了全部生命,无异于举着火把过武器库,有时候自己得了便宜还沾沾自喜,事实上,就是充满了的危机。

    2. 涉及人身安全的事情上,你有没有过“不小心押上全部”而不自知?在这个领域里,“永远不要押上全部”为什么格外适用?

    自我反思:自然是有过这样的情况,高速上超速开车;马路上开车为了抢一个黄灯,快速过十字路口;坐车不系安全带......这些设计人身安全的事情上,有时候难免会“不小心押上全部”而不自知,现在回想起,真是觉得可笑,无异于自己拿着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在这个领域,“永远不要押上全部”自然是格外重要,非常重要,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你一旦押上全部,失败了就是失去生命了,一切都化为乌有,金钱没有了可以重新赚,人的生命没有了就没法重生,因而,这个铁律在人身安全上面显得特别重要。



    【2017.8.8】读书笔记——《连续21天留言•第2天》

    “拿来主义”在投资领域里早已证明为“必败”,“伸手党”注定是投资领域里的被捕食者。

    从一开始就要养成“尽量靠自己的习惯”。每一次对他人的无脑依赖,都是对自己能力磨练的进一步弃绝。如果你是不能自己研究、不能自己思考、不能自己选择的人,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进入投资领域。

    定投策略:定期等额购买某一支(或几支)成长型股票。最重要的是,它基本上适用于每一个投资者 —— 因为它是一种朴素的“避险工具”。采用定投策略,则相当于确定地“捕捉”了一段时间里的均价。

    在开始之前,你通过深入的研究,得到了相当确定的结论:这是一家成长性极强的公司…… 因为,你的收益 = 公司成长性 × 定投策略效用。

    只有对“成长性极强的公司”采用定投策略才是不仅有意义还有“倍增效应”的做法。

    所谓的成功,是用正确的方式去做正确的事情。做的事情是对的,即便是效率差一点,结果也是好的;做的事情是错的,效率越高越倒霉。

    所有的投资功课,都是在投资之前完成的 —— 买什么,什么时候买,怎么买,达到什么指标后卖,怎么卖…… 所有这些,都是在投资之前完成的功课,而不是投资之后再去“补作业”……

    功课是做给自己的,并且还要在做完之后用自己的资金去“践行”自己的功课…… 而后还要用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等待那功课的成绩……

    逐步彻底脱离“伸手党”。

    自己开始思考探索“成长性公司的属性与特质”,同样别问别人,别做伸手党,经过搜索、思考、判断之后,每个月至往表单里添加一个新的公司……

    定向聚焦的思考必然带来“穿透表象看到实质”的效应能格外地让你感觉到“意外惊喜”(Serendipity)的存在。


    【2017.8.8】专栏思考题——《连续21天留言•第2天》——被精选留言

    1. 还有什么“世人皆知”的秘密?又,为什么这些“秘密”其实很有效但人们却死活不重视?

    自我反思:正如专栏文章“低买高卖”是世人皆知的秘密,但是在投资领域却很少有人能够坚守,放眼中国股票市场,多数人热衷于追涨杀跌,尤其是在股票牛市时,加上杠杆或是借钱炒股等等,文中所致的定投策略可以很好的克服人性的冲动,但是它也是有前提的,在投资前你得好好研究,不做伸手党,大概率地确定这是一家成长性的公司,才能采取定投策略。

    很是还真有很多世人皆知的秘密,例如“知识创造财富”、“吾日三省吾身”等等,这些秘密都很有效,但是人们往往对熟知的秘密,死活不重视,因为这些秘密,这些秘密没有在他们脑子里形成正确的概念,产生正确的练习,纯粹只是知道,没有真正得到,或是做到。

    2. 生活中还有什么事其实很简单,可你就是没做到?想想看究竟是因为什么?而后再琢磨一下,“有没有办法突破?”

    自我反思:生活中很多事情,只要坚持就能产生变化,例如健身对于健康的帮助很重要,但是自己往往一开始,兴趣很高,坚持锻炼一段时间后,激情退了以后就会浅尝辄止。

    究其原因,我想是健身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成为自己的刚需,或者说,自己没有把健身赋予一个重要的意义。这个暑假,自己又开始健身了,办了健身卡,为健身赋予了一个健康的意义,希望用一年的时间,通过健身减去脂肪,消除体检报告上的脂肪肝倾向,以目标为导向,才会有办法去突破自己的拖延。

    3. “伸手党”的属性与特质是都有哪些?你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伸手党”倾向极为严重?为了“再也不做伸手党”,你必须纠正的行为习惯是什么?

    自我反思:伸手党的属性就是有什么问题就马上求助别人,不过大脑进行分析,或者说是人云亦云。在羊群效应的影响下,伸手党的倾向会很严重,自己不会去独立思考,追随大流。

    做任何事情都要进行独立分析,查找资料自我分析,打造属于自己的知识晶体,坚决不做伸手党。这几天为了给家人购买保险,自己好好查找资料,研究保险知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保险知识晶体,就不会去天花乱坠的推销,用自己的思考去购买保险,才是最自己最负责的态度。



    【2017.8.9】读书笔记——《连续21天留言•第3天》

    对越有能力的人来说,“长期”的时限越短,于是,他们在“长期”过去之后,相对于别人有着更长的“自由”时限。

    在一定程度上,策略可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这就是为什么明智的投资者比起相信“自己的智商与能力”来说更相信“策略的力量”的核心原因。

    投资的重要秘密之一在于:你最好有除了投资以外的稳定收入来源……

    这个公式叫做“72 法则”:x ≌72 / 年化复合收益率值

    比如,你的年化复合收益率是10% 的话,那么你需要72 /10,即大约7 年的时间让你的投资翻倍;如果你的年化复合收益率是25% 的话,那么你需要72 / 25,即大约3 年的时间让你的投资翻倍。

    能让你的投资翻倍的时间,相当于中期;能让你的投资翻倍再翻倍的时间,相当于长期;

    “投资所需要的特定思考能力”是可以逐步习得的,并且也是可以逐步增强的—— 乃至于人生重新充满了希望。


    【2017.8.9】专栏思考题——《连续21天留言•第3天》——被精选留言

    1. 大多数人在岁数还小的时候,是很难“认真”思考未来的,总觉得那是“不可控制”的事情,总觉得那是“不可预期”的事情,可最终,都是“一转眼”就“长大了”,甚至“变老了”…… 请认真回顾你曾经以为“遥遥无期”却“突然之间就来临”了的事情?

    自我反思:小的时候,总是幻想自己快点长大,能够自己挣钱,可以随意地支配自己的钱,对于未来更多是憧憬,谈不上认真的思考,即便是工作以后,很少会去思考自己的应有的未来。只不过是跟着潮流大势,上课,评职称,考在职研究生等等,没有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喜欢什么?

    直到遇到了笑来老师,学习了专栏文章后,自己对于未来有了一个概念,我应该要做一个“活在未来”的成长者,未来可能有很多不确定,不可预期,但是只要自己成长,不断成长,自我跃迁,就能用自己确定的能力把握住这些不确定。

    对于自己未来的七年,在工作和生活上,自己也渐渐在认真思考,有了一个初步的设想和目标,再想办法赋予重大的意义,用不断地学习,不断的践行,去实现这些,那些不确定的目标。

    2. 在电脑上,自己动手制作以上三个表格,经常看,试着在脑子里推演 —— 要做到像了解九九表一样了解这几张表格。

    第一张,利率不一样,达到资金的年限也不一样,给自己成长设定一个合理的年化成长率

    通过一定的资金定投策略,可以改变长期的时限,个人成长如此。

    3. 在过去的几周里,你可能时常有这样的念头,“啊?原来这是可以算出来的啊!” —— 是的,数学很重要(但总是被轻视),并且,很多的时候,数学也不是很难(但总令一些人畏惧)。你要在本子里翻开新的一页写上一个标题“可以算出来吗?” 以后,不断地在这里罗列你搜集来的“原来是可以算出来”的例子,以及,你好奇“是不是可以算出来”的东西,以便提醒你不断思考,不断寻求答案。相信我,“迷恋做数学应用题”,是很好的习惯。

    自我反思:通过专栏学习,让我对于概论论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概率论其实就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通过很多数学公式或是应用题,可以很直观、很理性地表达一些看法。本文的三张图标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包括一些幂律定律、二八原则、72法则等都是数学的广泛应用。我应该时常对自己说,数学很重要,要去喜欢上,迷恋上数学,有数学的理性思维去指导生活,指导投资,指导成长。



    【2017.8.10】读书笔记——《连续21天留言•第4天》

    有时候,一个人是否“聪明”,其实只不过是因为他和“不聪明的人”在一个地方不一样

    所谓的财富自由,就是终将有一天,我(们)不再必须为了生活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现在只不过是“在给自己打工”的同时“也给老板打工”而已。于是,在做每件事儿的时候,判断工作结果和工作质量,有两个标准:

    是否对得起拿到手里的薪水?

    是否对得起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我们只不过是把工作和成长这两个任务,这两个事实上可以并联的任务并联了起来而已……

    把自己变成这样的人吧,所谓的“大智慧”,其实只不过是“把智慧用到大事儿上”而已。


    【2017.8.10】专栏思考题——《连续21天留言•第3天》——被精选留言

    1. 你喜欢你的老板吗?你们之间的价值观相同的地方足够多吗?你最认同他什么?你最不认同他什么?

    自我反思:对于学校的领导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很多时候会有一些价值观的差异,这样很正常,在工作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就像笑来老师所言,把工作和成长并联起来看,不仅仅是为学校打工,更是在为自己打工,面对工作,所秉持的价值观不一样,也会产生很大差异。

    2. 在工作里,你能获得的成长是什么?你重视那部分成长吗?那部分成长给你足够的快乐与幸福吗?

    自我反思:虽然行政兼课很累,尤其是在校办工作,更是如此,但是这样的安排也让自己快速成长。自己很重视这样的成长,虽然这样的成长必须放弃一些舒适感,甚至是很累很辛苦,但是看到自己的快速成长,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

    3. 你喜欢你的工作吗?工作事实上是不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有没有可能让你的工作更多地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再问个更严肃一点的问题:你热爱你的工作吗?

    自我反思:虽然行政兼课的岗位让我成长许多,但是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纯教师,在课堂上传道授业的感觉还是很棒的,尤其是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欢,但是行政兼课,会让行政工作占据很多一部分,没法静心去思考如何更好的教育和授课。总的来说,自己还是比较热爱教师这份工作的,薪资谈不上高,但是精神层面的收获很大!

    4. 在过去的时间里,你有多少时间与精力花在了琢磨“大事儿”上?如果有,那都认真琢磨过什么?认真琢磨过后的结果是什么?有愿意拿出来分享的吗?

    自我反思:说来惭愧,过去的时间里面,自己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一些琐事上面,浪费了不少注意力,对于大事儿上面的思考不够深入,精力投入也不多,学习了专栏以后,发现自己必须要在琢磨“大事儿”上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这样才能提高成长的效率

    5. 在过去的时间里,你会经常这么想事儿吗?“嗯,有道理!那这个道理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呢?” 如果没有,把这个问题记在随处可见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因为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玄妙”的能力:融会贯通的能力。

    自我反思:自己会去思考,也会去琢磨这样融会贯通的能力,看到一些好的知识和道理,自己会琢磨着在上课跟学生去分享,想着会用在生活中,逐步培养自己的融会贯通的能力。这应该也是自我成长的一个部分!


    【2017.8.11】读书笔记——《连续21天留言•第4天》

    注重价值,而不是价格(估值)—— 无论是投资,还是打工,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

    你不断成长的结果,就是你终将被低估 —— 这是必然。

    终将有一天,自己确定地被“过分低估” —— 那就是到了“该自己闯出一片天空”的时候了。

    既然卖时间终将不划算,那么买时间终将划算。

    不断成长的人,终将遇到那个玻璃顶,直至“不得不”、“必须”、“必然”要冲破那个玻璃顶,而在此之前的所有努力,事实上都是为了那一刻在做准备。

    人就是这样,不参与竞争就会自然而然地倾向于安逸,就会自然而然地停滞不前—— 越是年轻越是如此。

    所谓的教育,“耳闻目染”很可能比书本来的更直接、更有效。

    先做自己的老板,而后通过日积月累的成长,逐步积累,最终获得“成为别人的老板”的资格……

    于是,同样的原则依然适用:谁的时间最值得买?那些为自己打工的人的时间最值得购买……

    “共同成长”,在我看来,事实亦如是,也是对亲人朋友最好、最有效的相处方式。

    个人有个择友原则:只跟家庭和睦的人做朋友。这背后的道理也很简单:“对家人都不好的人,怎么可能对别人很好呢?”

    不能给自己带的人提供真正成长机会的人,实际上没资格当老板。


    【2017.8.11】专栏思考题——《连续21天留言•第4天》——被精选留言

    谁是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人?还有哪些人足够重要?为什么?而因此你又应该如何与他们共同成长?如果他们竟然不愿意与你共同成长,你又应该如何去做?

    自我反思:家人永远是对自己来说最为重要的人。自己有了家庭以后,老婆豆妈,女儿豆豆,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还有两位爸爸妈妈也是对我足够的重要。无需质疑,因为这些人都是自己的亲人或是爱人。我很希望他们和我一起成长,至少现在,豆妈和我一起在共同成长,这样的感觉很是美妙!

    在豆爸的指引下,豆妈开始接触微信公众号,并把它弄得有声有色,富有创意,同时,在得到上,她也订阅了Dr.魏的育儿专栏,开始一步一步学习,两人共同成长的收益会非常大,至少两人都有一个成长的目标,一起做一件事,有激情也有动力,两人的爱情也更加牢固了。

    “想办法与自己重要的人共同成长”笑来老师的这句箴言,我收获很多,我也在一直努力,感谢豆妈一如既往的支持,就像她所言:“就想和你一起做一件事,有共同的话题,有共同的成长”



    主题:写作

    【2017.8.12】读书笔记——《连续21天留言•第5天》

    写作是“把自己的同一段时间重复销售很多很多次”的极少数选择之一,也是相对来看最容易成为普通人起步的台阶之一。

    在这样的时代里,有效沟通,显然是最重要的技能,甚至应该归类到“最重要的生存技能”中去。

    所谓‘普通人’并不是因为起步时普通,而是因为他们‘永远普通地活着’才成了所谓的‘普通人’……”

    你有远大理想,那么你要跟“现在已经成功的人”比的,不是你的现在和他的现在,是“你的远大理想实现后的你”(即,你的将来)和他的现在。

    想要在任何一个领域成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这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持续写作很可能是锻炼学习能力、锻炼思考能力、锻炼分析能力、锻炼沟通能力的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

    “写对别人有用的东西”,这是写作的终极技巧,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2017.8.12】专栏思考题——《连续21天留言•第5天》——被精选留言

    1. 在阅读的时候,你有分析作者思路的习惯吗?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思考到结论的呢?

    自我反思:读书的时候,尤其是读非虚构的书籍时,自己有时候会去思考分析作者思路,其实,有一个很好的工具,就是思维导图,边读书边做一个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展现作者的思路,它的每一个分支都能展现出作者思考的过程,这是一个好的方法,值得每一次去适用。

    2. 在阅读的时候,你有认真对比自己与作者思路差异的习惯吗?找到差异之后,你应该做些什么?

    自我反思:目前,倒还没有形成这样的思维习惯,有时候读书的功利性过强,总是想着早点把书看完,没有意识去深刻理解作者行文的思路。这也是自己今后阅读,值得去改正的地方,只有自己的去思考过,对比过,才能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的写作水平,互为补充,提高自己写作能力。

    3. 如果写作的根源是思考,那么,为了提高思考质量,你必须要做的事情都有哪些?

    自我反思:只有思考过才会有意识去写作,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有深度,如何提高思考的质量,我想说要看提问,多提问才会引发去不断思考,多看一些批判性思维的书籍。例如,笑来老师推崇的《超越感觉》或是《学会提问》,只有自己形成了批评性思维,才会提高思考的质量。

    4. 写书,是一种难得的“可以把自己的时间长期重复销售很多次”的时间销售方式;那么,除了写作之外,还有什么活动也是如此的呢?

    自我反思:我想说,除了写书以外,自己做音乐、做课程、做一些实用的产品,都是可以把自己的时间长期重复销售很多次,尤其像现在,知识付费的大潮下,各类大牛和大咖开始各种知识付费课程,都是实现个人商业模式的一种体现。

    5. 显然,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持续时间投入又是必须的…… 在什么情况下如此?又,为什么?

    自我反思:“一万小时定律”很好地说明了持续时间投入是必须的,培养一种技能,学会一个课程,自然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很多实践才会内化于心。中学课文《卖油翁》中有句话说的好,“无他,唯手熟尔”,熟能生巧是很多技能养成的不二法门。


    【2017.8.13】读书笔记——《连续21天留言•第6天》

    我们每个人都一样的,都是一不小心就忘了“最重要的是什么”……

    与这世界产生强联系,是增强生活幸福感的最根本方式呢。

    在市场上,决定价格的最重要因素,是需求。

    做人,就要做个真正有用的人;做事,就要做真正有用的事;做产品,就要做真正有用的产品……

    挑最被需要的事情做。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是最被需要的事情,那么你就是最被需要的,我们已经讲过,“最被需要的”实际上总是被高估—— 这是几乎永恒的现象。

    当我提到“换位思考”的时候,换位的对象,常常不是指某个单个的人,而是指整个世界。

    马克·吐温说的好:让你陷入困境的,并不是这个世界;真正让你陷入困境的,是这个世界最终并非你所想象。



    主题:需求

    【2017.8.13】专栏思考题——《连续21天留言•第6天》

    1. “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却从来没有感动过” —— 是绝大多数人时不时遇到的委屈,你也有过吧?拿出纸笔,仔细罗列一切你的委屈,不断填补,然后逐一划掉 —— 只要最终你能认清那是因为你做了“不被需要的事情”。只要委屈少了,生活就更幸福了,立竿见影。

    自我反思:“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却从来没有感动过”。这样的场景,以前还真遇到过,总是觉得女人心海底针,理解不了豆妈的一些想法,搞得两人不愉快。现在回头想想,自己其实没有很好的了解豆妈的需求,如果挑她最需求要做的事情去做,肯定会事倍功半。

    婚姻爱情上如此,工作职场上也如此。在工作上,你充分了解到了领导的需求,去做事情才会得到人家的认可,你的价值才会有所提升,往往也会体现在价格上面。

    2. 我的家庭最需要的是什么?我的朋友最需要的是什么?我的老板最需要的是什么?我的同事最需要的是什么?我的合伙人最需要的是什么?我的投资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我身边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自我反思:对我来说,身边最重要的人自然是家人,豆妈和豆豆,她们最大的需求,我想应该是自己在工作之余要多点时间陪一陪她们,陪豆妈逛逛街,而不是把过多的心思放在工作上;陪豆豆多玩玩,享受一下亲子时光,而不是回家就端着手机。就像笑来老师所言:”挑最被需要的事情做。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是最被需要的事情,那么你就是最被需要的,我们已经讲过,“最被需要的”实际上总是被高估—— 这是几乎永恒的现象。”

    3. 他(们)最不需要的是什么?这一条想多了,废话就少了,你信不信?

    自我反思:对于我的家人而言,她们最不需求的是自己过多的把时间放在了工作上,忽略了他们,或是每天下班不要把负面的情绪带给他们。

    4. 了解一个人的方式其实很简单,看他怎么想。从他的结论倒推 —— 他能得到这个结论的前提和原因是什么?一点一点推演,就一点一点地更为清楚。

    自我反思:想知道一个人怎么想,其实很难,从他的结论去倒推,进而得出这个结论的前提和原因,这倒是一个好的方式,但是需要自己不断的去观察,不断的去思考,才能进一步了解他人的需求,再选择挑最终的事情去做。

    5. 关于“换位思考”,过去你理解得太肤浅了吧?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吧 —— 如果有的话 —— 这世界真的需要它吗?很需要它吗?真的很大量地需要它吗?

    自我反思:目前,自己(豆爸)和豆妈正在打造的产品是叫做“豆爸豆妈故事”的一个微信公众号。豆爸去撰写文字,豆妈去排版,每周定期发送一些豆豆的成长记录。粉丝一直不温不火,自己也在反思,读了今天的文章后,我发现,其实我们没有很好去进行换位思考,做这样一个有关育儿的公众号,受众对象的需求是什么,最重要的需求又是什么?如果仅仅发一些自己女儿的成长故事,这完全是豆爸豆妈自己的自嗨,对于粉丝而言,没有太大的需求。

    下一步,我们要好好换位思考,从粉丝的角度进行思考,制作一些对于他人有用的育儿知识,而不单单只是豆豆的成长故事,粉丝有了需求,这样的需求又是他们最需要的,我想,我们的公众号才会成功。


    【2017.8.14】读书笔记——《连续21天留言•第7天》

    主题:选择

    人生什么最重要?答案也很直接:选择最重要。

    每个人做选择的根基就是他的价值观 。价值观不同,就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所以,锤炼自己的价值观,就等同于提高选择质量。

    选择模型:(添加)(必要的)(条件)

    现在一切的尴尬,最终都是当初自己选的…… 把时间拉得越长,这个结论越确定。

    所谓成功的创业,就是一帮解答题高手做对了选择题。

    选择能力,肯定是平时一点一点锻炼出来的。练习的方法也很简单:

    1、面对任何一个选择(哪怕是很小的事情—— 当然要从小事儿练起),都可以拿出纸笔开始罗列筛选条件;

    2、为每个条件重要性打分,而后重新排序,可以是1~5 分;

    3、考虑每个条件的必要性,打分只有1 和0,要么有必要,要么没必要;

    4、三十分钟之内,结果就会一目了然,但别急!因为还有下一步……

    5、第二天再花三十分钟重新仔细过一遍—— 如果选择本身的重要性很高,那么就可能重复更多次……

    只要有记录,就可以回顾,就可以反思,就可以改进,就可以提炼,就可以通过不断雕琢最终形成完善的价值观体系—— 而最终,这恰恰就是绝大多数人彻头彻尾地欠缺的好品质。


    【2017.8.14】专栏思考题——《连续21天留言•第7天》——被精选留言

    1. 现在回头看,过去你做过的排名前三的重大决定分别是什么?决策质量高吗?如果高,为什么?如果差,又为什么?经验教训分别是什么?(这都够自己反思几万字的了……)

    自我反思:我想,自己人生中的最重要的三个重大决定:第一、选择婚姻,关乎一辈子的幸福。选择的质量高,因为遵循自己内心的价值观,在最美的年华遇到了最美的豆妈,价值观的趋同让我们的婚姻很幸福;婚姻最必要的条件应该就是“价值观”

    第二,选择工作,关乎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质量一般,当年,歪打正着地进了学校当老师,而且是行政兼课的老师,自己的职业发展呈现了两个方向,行政上往上爬,教学上因材施教,两手抓,其实两手都没有抓好。做一个纯粹的教师,其实是自己心中的想法,但是现实很无奈!

    第三,选择大学,关乎自己的求学之路。选择的质量较差,高考中,自己身体状态不佳,发挥失常,名落孙山,大学没有太多可以选择的,又遭遇上专业上调剂,浑浑噩噩地过了四年大学生活。这样的选择其实很失败!

    2. 单独准备一个本子,用来记录自己的“决策过程”,其实就是遇到选择的时候,把文章里提到的那五个问题反复回答很多遍……

    自我反思:笑来老师这个选择决策模型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论,需要不断复盘,不断反思,进一步打造自己的选择决策模型,形成一种思维习惯:

    1、面对任何一个选择,都可以拿出纸笔开始罗列筛选条件;

    2、为每个条件重要性打分,而后重新排序,可以是1~5 分;

    3、考虑每个条件的必要性,打分只有1 和0,要么有必要,要么没必要;

    4、三十分钟之内,结果就会一目了然,但别急!因为还有下一步……;

    5、第二天再花三十分钟重新仔细过一遍—— 如果选择本身的重要性很高,那么就可能重复更多次……

    3. 经常观察别人的选择结果,逆向“猜测”、“分析”他们的筛选条件,问自己,为什么他们会认为这一条是必要条件?我认同这个条件的必要性吗?如果认同,严格到什么地步才够?

    自我反思:观察别人的选择结果,并倒推分析他们的筛选条件,这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更为重要的还是要有所借鉴,打造自己的选择决策模型,多问自己什么最重要,什么更重要?(添加)(必要的)(条件),把注意力添加在 必要的条件上。



    主题:成长率

    【2017.8.15】读书笔记——《连续21天留言•第8天》

    看一个人是否聪明,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看他脑子里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看他脑子里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 ……

    在风险投资者眼里,“成长率”最重要。

    当初在选择的时候,要么是①干脆忽略了某个必要的条件;要么是②在某个必要的条件上没有做到足够苛刻…… 就这么两个原因,完全没有其他任何理由。


    【2017.8.15】专栏思考题——《连续21天留言•第8天》——被精选留言

    1.还记得我们以前的文章吗?“什么是落后?” 从今天的这个角度望过去,“1% 之后全是落后”有了个清楚的解释 —— 大多数人连成长都没有,何谈成长率?你身边谁是“有成长率的人”?你见过、分析过哪个“有成长率”的公司、项目或者团队?

    自我反思:大多数人连成长都没有,谈何成长率。多么警示的一句话。目前,自己要做的是每天成长一点点,先把成长搞起来,再提升自己的成长率,例如,现在加入007,每周写一篇,这是一种成长,如果能做到每周更新3-4篇文章,可能这样的成长就会提升到成长率。

    目前,在自己身边还真没有见过有成长率的人,但是在网络上,尤其在007的大平台中,我真切的见到了哪些有成长率的大咖,也是一步一步走上来,真切的感受到了他们巨大的成长,形成了成长率,例如金马大哥,娜姐等等

    至于有成长率的公司,我想,就是笑来所指的GAFATA组合,这些互联网的巨头,虽然市值已经很大了,但是还保持着很高的成长率,二级市场投资他们,确实是一个好的机会。再加上定投的策略,用策略来缩短长期,用智慧来赢得利润。

    2.你曾经遇到过什么“无价的关键知识点”?你用什么方式回馈了教会你的那个人?

    自我反思:我想,关键知识点其实就在我们生活中,如果你有一个发现的心就能很好的发现它,它有时候就是平凡的大道理,很多老者会跟你讲,但是你往往觉得这样的老生常谈没什么用,忽略了这些大道至简的道理。找到无价的关键知识点,就像昨日的专栏所言,发现或是添加必要的条件一般,用自己的思考,不断地去反思,如果有人点拨自然是最好,用最好的成长去回馈教会道理的人。

    3.你身边的聪明人都有谁?你觉得自己值得他们重视吗?如果是,为什么?如果不是,为什么?接下来你应该怎么办?

    自我反思:身边聪明的人自然有不少,八面玲珑的,口才很好的,水平很高的,对于成长的每一个人都要重视,因为自己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如果遇到一个成长到成长率的人更要好好把握,认真地向他学习。就像乔布斯所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第1季》21天留言•第15天

    【2017.8.16】读书笔记——《连续21天留言•第9天》

    概念与关联,是操作系统的基本核心,随之产生的是价值观与方法论。价值观决定你的选择,而方法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

    教育就像一副眼镜。在戴上眼镜之前和戴上眼镜之后,你所身处的世界是一样的,但是戴上眼镜之后,你看到的是一个更为清晰的世界……

    写作课是没必要讲遣词造句和修辞的,写作课应该更多是思考课而不仅仅是语法课…

    在所谓“生意”这件事儿上:成长率 > 成长 > 赚钱 > 谋生……

    我们就想到了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路径,起码有两个:自己做出一个有长期成长(或长期成长率)的公司;用自己的钱投资那些已经证明自己有长期成长

    让一些人继续自以为是地错误地活下去是对他们最恰当的惩罚。


    【2017.8.16】专栏思考题——《连续21天留言•第9天》——被精选留言

    是时候回头重新阅读了。概念与概念之间可以有很多关联,你读过那么多,“学”过那么多,却有多少真正连起来了呢?

    自我反思:有价值的知识值得反复阅读,只字不差的重复阅读,就像现在,每天听一听笑来老师的专栏音频,再写一写复盘的留言,这样已经是第二次复习阅读,网上订购了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书籍,到手后再进行第三次复习阅读,目的就在于让这些宝贵的概念与概念进行更多的关联。“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前段时间,为了跟上金马区块链的相关课程,对于笑来老师专栏文章中有关投资的文章又一次系统阅读了一遍,不断去学习打磨自己的投资哲学,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投资概念,对这些概念去进行连接才会有所成长。学了这么多概念,如果不去关联,其实自己就很难成长!



    主题:知识

    【2017.8.17】读书笔记——《连续21天留言•第10天》

    所谓知识,指的是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

    分辨知识就很容易了,无非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个:知道了这些之后,我的哪些决策会因此改变?第二个:长期来看,这些东西可能为我带来哪些想得到或者想不到的好处?

    有些知识,能繁衍出更多的知识,于是它们显然更高级,更有价值。

    虽然房子确实是由砖头构成的,但仅仅一堆砖头摞在那里,我们完全不可能称之为房子。

    真正擅长学习的人,都很擅长利用碎片的时间完成长期持续连贯的学习。

    只有博学的人才有融会贯通的能力(甚至是机会)。


    【2017.8.17】专栏思考题——《连续21天留言•第10天》——被精选留言

    1. 在此之前,你有没有想象过,我们反复提到的“长期”这个概念,在这样的话题里有着这样举足轻重的作用呢?

    自我反思:“长期”这个概念,和“元认知”一样是一个核心概念,能够在很多领域,读书、学习、投资等各个方面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像今天的文章里面,在知识的领域加上长期,你才会发现真正有用的知识。

    2. 锻炼自己融会贯通能力的方法很简单,除了“学啊学”之外,就是反复问自己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呢?” 把这句话放在一个显眼之处,随时拿出来问,直到你无法忘记这个问题为止……

    自我反思: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学啊学,如果不去思考,不去反复的问自己这些问题“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呢?”,其实很难提升自己的融会贯通的能力,边学习边思考,才会产生更多的链接。在这专栏文章中,有很多的反问很重要,例如:“什么最重要?什么更重要”,今天还要加上这个问题:“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呢?”

    3. 今天终于深刻体会到了吧?概念不清,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那么请问,你以后要用什么办法让自己避免这种尴尬呢?

    自我反思:在没有学习这个专栏前,真是不知道概念竟然有这么重要,有时候只是看一下概念,就默认自己已经了解掌握,直到学习了这个专栏文章后,才发现清晰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对于自己的成长真的非常重要。在概念的学习上一定要只字不差的阅读,而且还的是反复的阅读,再加上自己不断的思考,融会贯通地去思考,提升自己对于概念的认识。

    4. 请重新阅读《决定价格的究竟是什么?》,供需关系决定价格,那并不是我的原创,但,我是那个学过之后,把那知识真的用起来的人…… 那,你觉得我和大多数人之间的差异究竟是什么?

    自我反思:因为李笑来老师已经拥有了融会贯通的能力。从一个知识点想到另一个知识点,并能够有效地做链接,就像古典老师所说,要不断打造自己的知识晶体。


    智商模型

    【2017.8.18】读书笔记——《连续21天留言•第11天》

    价值观决定选择的质量(选择是人生头等大事)

    方法论决定选择后行动的质量(行动构成人生)

    所谓的智商,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长期努力终于解决问题”,也是很强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智商高的表现……)

    让你把关注焦点放到更有价值的信息上去:看版次,看印数,看出版社,看参考文献列表。

    “打造价值观”的一个实践方法论:

    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着采用不同的价值观去研究某一事物(或者任务);

    调用元认知能力去分析不同价值观带来的不同选择,以及那选择的后果;

    经过比较,选择长期效果更好的那个价值观……

    经常花时间“设身处地”地从他人角度思考(暂时把关注焦点从自己身上挪到他人身上),绝对是提高“智商”的快捷方式……

    转换关注焦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大量的试验、试错,最终选择出来的……

    “不断尝试调整价值观,最终找到更好的价值观” —— 这就是“提高智商”的方法论了。

    所谓智商,其实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

    1. 最底层是概念及其关联;

    2. 再上面一层是价值观与方法论;

    3. 再往上则是践行……


    【2017.8.18】专栏思考题——《连续21天留言•第11天》——被精选留言

    1. 长期,几乎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除了我们的专栏里已经提到过的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联之外,你还要把它与哪些重要概念清晰准确必要地关联起来?

    自我反思:长期、元认知、注意力等这些概念绝对是专栏文章中的核心概念,可以和很多概念进行联系,例如长期这个概念,不仅可以和投资、学习这些概念进行联系,而且还可以和智商、成长等概念进行联系,用长期的眼光去看待以上这些概念,会有不一样的认识。最底层的概念很重要,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同样非常重要。

    2.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因为阅读我们这个专栏,你的关注焦点在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对你自己的生活影响都有哪些?

    自我反思:学习了一年多的专栏文章,对于自己应该说是重新,对于很多概念有了脱胎换骨似的认识,对于这些概念,例如注意力、付费就是捡便宜等概念的认识,让我更加注重关注自己的成长,也加入了007写作群体,用不断的输出来倒逼自己的成长,表面的生活看似没有多大变化,但是自己的精神世界简直就是地震后的重建,感谢笑来老师的这个专栏,让我有了成长,让我可以活在未来...

    3. 今天的文章里举了“好老师讲课”的例子 —— “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给你提个醒:实际上,写文章和讲课没什么区别,并且写文章面对的是更多的受众。建议你回去读读3月13日关于写作的文章,再读一遍,或者多遍,看看你脑子里会冒出怎样的新念头?

    自我反思:我也是一个老师,一所职业学校的语文老师,对于专栏文章中的这个好老师例子深有感触,老师上课其实说到底就是备教案,备学生,只有很好的了解学生的状态,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学生的想法,才会把课上好,就如文中所言,老师上课要调整关注的焦点,上课如此,写作亦如此,写文章也要了解受众的需求,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才能让文章更好地传播。



    主题:速成

    【2017.8.19】读书笔记——《连续21天留言•第12天》

    快速入门不仅绝对有可能,而且还绝对必要 !

    元认知用来思考自己的思考是否正确合理, 元教育用来实践、检验自己的教育是否有效……

    需要获得某项技能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在最快的时间里,摸索清楚最少必要知识。

    《人人都能用英语》。掌握一门外语的最少必要知识都有哪些呢?

    1. 认识字母  2. 认识音标  3. 会查词典  4. 懂基本语法  5. 会查语法书

    6. 会用 Google 搜索引擎

    把“最少必要知识(MAKE)” 这个“元件”装进自己的“操作系统”

    看一个人执行力强不强,就看他在做得不足够好的时候是否持续地做……

    因为经过长期思考与行动,才真正认清“成长率”的难得,所以才认真在已经验证过的企业之中寻找二级市场投资机会。


    【2017.8.19】专栏思考题——《连续21天留言•第12天》

    1. 在此之前,你是不是对“速成”的看法过于肤浅了呢?如果是,那么为什么?而这种疏于深入思考的结果,对你自己造成了怎样的伤害?

    自我反思:确实如此,我一直认为速成不大可能,也对各种各样的速成课程不屑一顾,总觉得速成就是一个幌子,成长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就像曾国藩那般“扎硬寨,打呆仗”。现在发现原来速成是有可能,第一要关注在掌握最少必要知识上,第二接受开始时的笨拙,第三要关注长期和专注。

    2. “最少必要知识”很重要。总结一下,你知道哪方面的,别人可能总结的不如你好的“最少必要知识”呢?

    自我反思:最少必要知识 ,绝对是快速入门的捷径,一定要好好关注。我想在学习方面,或者说是投资方面,一定要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分析,掌握那些最少必要知识,而不是做一个伸手党,看看或学学别人可能的总结。

    3. 自我审视一下,你是否“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了?有哪一个时刻,你“因为在意他人的看法而放弃了行动”?现在想想看,有多可惜?从此开始,你在做什么的时候,可以完全忽略他人的看法?

    自我反思:对于表现型的选手而言,做任何事情都会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有时候会因为在意他人的看法而放弃了行动;相反,对于他进取型的选手而言,他们不会在意他人的看法,只会关注自身的成长。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进取型的选手!

    4. 你有没有一个长期磨练的技能?最重要技能的质量超越,在第几年的时候出现?这种经历对你习得其他技能有怎样的帮助?

    自我反思:我想,我要活在未来,培养三个自己要长期磨练的技能,一个是健身,用它来提升自己的体魄;一个是阅读写作,用它来升级自己的大脑;一个是英语,用它来链接世界;对于每一个技能,我得认认真真地思考三个技能的最少必要知识,用长期的眼光来关注。

    5. 你需要做哪些事情,才能让今天“学到”的两个设计原则在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做到”?

    自我反思:第一,必须掌握设计的两个最少必要知识:简洁和留白;第二,付诸于实践,在学习生活中,充分利用这两个原则,不断地试错,不断地改进,接受开始时自己的笨拙,用长期的眼光看待,用专注的行动对待。



    主题:希望

    【2017.8.20】读书笔记——《连续21天留言•第13天》

    重复,是从笨拙达到熟练境界的唯一通路。

    任何工具都一样,一经熟练使用之后,都会被大脑“内化”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是否“心存希望”才是真正重要的因素。有过经验,所以有能力、有资格“心存希望”。

    所谓的希望,就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明天会因为今天的努力而变得更好……

    若是我们的生命中真的有最宝贵的东西的话,那只能是“希望”这个东西。


    【2017.8.20】专栏思考题——《连续21天留言•第13天》

    1. 到目前为止,你真正掌握的、熟练的、甚至精通的技能是什么?掌握它的经历,对你后来习得其它技能有什么样的帮助?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帮助?

    自我反思:说来惭愧,问自己真正掌握的、熟练的、甚至精通的技能是什么?这还真回答不出来,有很多技能都是浅尝辄止,没有到熟练或是精通的地步,甚至有些都是半途而废,现在想一想真是遗憾。今后,我一定要好好锻炼阅读和写作两项主要技能,不用不断地输入来倒逼自己不断地输出,参加007不写就出局,用七年的时间来锻造阅读写作两项技能。

    2. 你之前一直想学但没学成的技能是什么?问问自己,当初练习重复次数够多吗?又,你是如何低估任务复杂度的?如果让你重新评估,你会做出怎样的判断?

    自我反思:其实,自己以前想学习的技能有很多,有点狮子大开口的感觉,既想好好学习股票投资,又想学习摄影等杂项,但是很多都是学了一段时间后就有些放弃,或是遇到困难,或是练习不够,自己没了耐心,现在想一想自己练习技能重复的次数远远不够,同时又低估了技能学习的复杂程度。如果让我重新评估,我会选择一个技能,认认真真去锻造,首先要有一个希望就是自己相信能学好,不断地进行重复训练,将技能训练内化于心,才能将其外化于行。

    3. 你现在已经知道希望是最重要的东西之一了,那你是否应该花时间琢磨一下,琢磨出一套方法论,去保护自己的希望,是不是?

    自我反思:希望是最重要的东西,自己应该好好保护好希望这个火苗,首先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让希望这颗火苗内化于心,再者,通过不断的练习,重复的训练,给这颗希望的小火苗添材加料,让它能够熊熊燃烧。



    主题:鼓励

    【2017.8.21】读书笔记——《连续21天留言•第14天》

    当你尝试着进步的时候,你遇到的更可能是打击而不是鼓励……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一切的进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切的进步在起点上只不过是“愿望”而已,实际上的进步是需要行动支持的,不仅需要行动,还需要长期持续的行动 —— 即,在“肉眼可见的飞扬”发生之前,还需要很久的时间。

    一切的“进化”(你看,我甚至不再用“进步”这个词了)都是长期之后的未来结果,不是今天能拿出来展示、证明的

    证明自己是没必要的,做到了无需证明,没做到证明是徒劳

    做一只欢乐的兔子。事实上,乐观并不是天生的,乐观是一种选择,是一种能力,一种相信明天会更好的选择与能力。

    鼓励,绝对是这个世界的稀缺资源—— 我相信你早就有深刻的体会。


    【2017.8.21】专栏思考题——《连续21天留言•第14天》

    1.想想看,你生活中是不是经常一不小心就“拿着尚未发生的事情送人情或者刷存在感” ?或者,你什么时候遇到谁干了这种事情?

    自我反思:生活中“拿着尚未发生的事情送人情或者刷存在感”这样的事情应该很常见,我有过这样的事情,刚学习一个技能就像秀一秀,让别人看看,希望得到更多的表扬,当然,也经常看见一些人也是这么做。现在想起来,还真是有些荒唐,自己这么做了虽然得到的负面评价不多,其实也很少有人会关注,只有自己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才有资格去影响他人。

    2.“丛林法则”是人们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在过去,你是不是只不过是想当然地理解这个概念,甚至想当然地应用这个概念?未经过深入思考的你,因为“想当然”而吃过哪些亏?犯过哪些错?

    自我反思:以前,看“丛林法则”这个概念,自己更多地是把这个概念与生物进化论相提并论,在丛林里面更多地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不曾想到,在丛林法则中,原来一直兔子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成长为另外一个物种,兔子也有不同种类的兔子,乐观的,悲观的...等等。说明自己对于这个概念只是想当然的理解,没有深入地去分析思考。“想当然”这个毛病也经常发生在生活中,吃个很多的亏,现在想来,一定要抛弃“想当然”这个弊病,认真分析思考每一个重要的概念。

    3.你现在是兔子还是豹子,抑或是苍蝇还是蛇?虽然这不重要,但知道很重要;然后你终究会变成什么?仔细想过吗?

    自我反思:目前的我,只能算一只兔子,但至少比以前进步了,有了成长的目标,要做一只乐观的兔子,再通过不断地成长,成为独霸一方的豹子。自己设定的成长三个方向“用健身锻炼提升体魄,用阅读写作升级大脑,用英语工具链接世界”,有了目标,有了方向以后,就是不断的实践。用实践实现目标。

    4.如果,让你设定一个目标,“每天至少鼓励一个人”或者“每天至少鼓励他人一次”,你会怎么做,如何长期做到?

    自我反思:鼓励是一个人成长的刚需。努力做一只乐观的,乐于鼓励他人的兔子。每天鼓励一个人,每天鼓励一次,看似很简单,其实做起来也很难,尤其是坚持地做下去,加入007不写就出局的大家庭后,我想,鼓励会成为我的一种习惯,看着007战友的不断成长,鼓励真是一种正能量,不仅他人需要,自己也很需要,在成长的道理上也离不开自己对于自己的鼓励。


    【2017.8.22】读书笔记——《连续21天留言•第15天》

    成长究竟是什么呢?成长的定义很简单啊,想到之后做到。如果想到之后不会的话,那么就去学,学到之后再去做到。

    正确本身并无太大价值,因为你正确的时候大家也都正确,那么就没有任何相对优势。若是正确的同时,还能特立独行,那就很可能有很大的价值。

    “知道”(即,认知)本身事实上作用并不大的;真正有作用的是,比别人更有高度的认知,或者比别人更有深度的认知。

    用行动刺激思考,用思考改良行动,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行动中产生的思考,不仅质量高,数量多,意外惊喜也尤其多 —— 很多想法,很多总结,很多灵感。

    没有践行,就没有可变现的东西;没有行动中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有价值的认知升级。


    【2017.8.22】专栏思考题——《连续21天留言•第15天》

    1、“用”比“学”重要;“做”比“想”重要;边做边想,比单纯想想不知道好多少倍 —— 都走到现在了,你有哪些事情,长期只处于“想想而已”的阶段,却误以为“自己需要慎重思考”呢?你忘了一件事儿:很多时候,不开始行动,是不可能产生足够慎重的思考的。

    自我反思:其实,认真思考的话,自己有很多事情,很多技能,真的还只是处于想想阶段,想得很多,却不敢去实践,分析了很多,更不敢去实践,最后只能是懊悔不已。

    今天的一件事,至少让我实践后,感觉很爽,自己研究保险研究了大半个月,想了很多家庭保险配置方案,认真的去思考过 但是越思考越不敢实践,倒是豆妈的果断让我惭愧,在七夕来临之间,自己下决定订好了保险组合,或许这是最好的七夕礼物,给保险赋予一个节日的意义,也是一种不错的想法。真正去实践后,才发现得到和想到之间还真是隔了很长的距离。

    2、在这篇文章中,我的推理过程是不是你已经无比熟悉的了?可有什么东西是“呀!我竟然没想到!”的呢?

    自我反思:专栏文章的推理过程,又一次让我深刻的理解了一个概念的含义。确实,对于每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都应该好好地去思考分析,确保自己能够全面地,深刻地理解,只有更好地理解概念,才能让概念和概念之间有正确的连接,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


    我是豆爸,一个爱阅读、爱写作、爱健身的豆爸,我在写两部作品:关于女儿的成长故事《吾家有豆初成长》,关于与豆妈的爱情故事《豆爸豆妈那些事儿》(汇编于公众号:豆爸豆妈故事秀,欢迎关注)。

    豆爸豆妈故事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第1季》21天留言•第15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om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