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章章句上
凡九章
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译文
万章问道:“舜到田地里去,向着天一面诉苦,一面哭泣,他为什么要哭诉呢?”孟子答道:“由于对父母一方面怨恨,一方面怀恋的缘故。”万章说:“〔曾子说过:〕‘父母喜爱他,虽然高兴,却不因此而懈怠;父母厌恶他,虽然忧愁,却不因此而怨恨。’那么,舜怨恨父母吗?”孟子说:“从前长息曾经问过公明高,他说:‘舜到田里去,我是已经懂得的了;他向天诉苦哭泣,这样来对待父母,我却还不懂得那是为什么。’公明高说:‘这不是你所能懂得的。’公明高的意思,以为孝子的心理是不能像这样地满不在乎的:我尽力耕田,好好地尽我做儿子的职责罢了;父母不喜爱我,叫我有什么办法呢?帝尧打发他的孩子九男二女跟百官一起带着牛羊、粮食等等东西到田野中去为舜服务;天下的士人也有很多到舜那里去,尧也把整个天下让给了舜。舜却只因为没有得着父母的欢心,便好像鳏寡孤独的人找不着依靠一般。天下的士人喜爱他,是谁都愿意的,却不足以消除忧愁;美丽的姑娘,是谁都爱好的,他娶了尧的两个女儿,却不足以消除忧愁;财富,是谁都希望获得的,富而至于占有天下,却不足以消除忧愁;尊贵,是谁都希望获得的,尊贵而至于做了君主,却不足以消除忧愁。大家都喜爱他、美丽的姑娘、财富和尊贵都不足以消除忧愁,只有得到父母的欢心才可以消除忧愁。人在幼小的时候,就怀恋父母;长大成人,有了情欲,懂得喜欢女子,便想念年轻而貌美的人;有了妻子儿女,便依恋妻子儿女;做了官,便讨好君主,得不着君主的欢心,便内心焦急得发热;只有最孝顺的人才终身怀恋父母。到了五十岁的年纪还怀恋父母的,我在伟大的舜身上见到了。”
【原文】
云谷曰:“岂惟科第哉。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务要积德,务要包荒①,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
【注释】
①:包荒:包涵、宽容的意思,指拓开心量、包容一切。
【译文】
云谷禅师说:“不单单是功名不该得到,其实不该得到的多着呢。就例如,拥有千金家产的人,一定是值得千金的人;拥有百金家产的人,一定是值得百金的人;饿死的人,必定是得饿死的人;上天只是根据那是一个怎样的人而定他的命数罢了,哪里曾胡乱加载过什么。就像生儿育女这件事,拥有百世功德的人,一定能保证有百世儿孙;有十世功德的人,一定能保证有十世儿孙;只有两三世功德的人,一定有两三世子孙传承;至于那些断子绝孙的,是因为他们的德行特别浅薄。如今,既然你知道自己的过错了,也知道为什么不得功名,不得儿女了,那就快点改正吧。一定要积德、包容、和气,并且珍视自己的精气神。原来的所有,就像昨天,已经过了,以后的所有,就如今天,刚出现。做到如此,就相当于你又重生了一次,拥有了仁义道德的新生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