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唐五代时期,卢延让是著名的“苦吟”诗人。有关他的生平历史上记载不多,但他的两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道尽了作诗之苦,他也因此留名诗史。
苦吟
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吟安一个字,撚断数茎须。
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
意思是说诗歌创作的甘苦还是别说了,你也许根本想象不到它的难处。为写活一个字眼都要全身心投入,常常是捻断许多髭须。要险语惊人,任凭老天都叹气闷,想狂言绝世,纵令大海也被搜干。哪里象写文作赋那么容易,弄些个之乎者也就能够胡乱凑够篇幅。
除了苦吟有名,卢延让还凭借他的几句以“猫狗”为内容的大白话一般的颇为搞笑的诗句而当了大官,这成为了诗坛的一段奇谈。
卢延让参加科举考试,考了五次(一说二十五次)才得中进士。他是怎样考中的呢?原来多次失败以后,他接受了前几次的教训,另辟蹊径,全用口语作诗。唐代科考都要“行卷”,就是士子在应试之前,把自己的诗文投献给名公巨卿,以求赏识并加以推荐。他的投谒诗中竟有“狐冲官道过,犬刺客门开”“饿猫临鼠穴,馋犬舐鱼砧”这样的句子。按照常理,这种猫狗诗不但题材很俗,又没有什么寓意,语言更是极为口语化的,以之投献公卿想获得赏识推荐,无异于缘木求鱼。但出人意料的是,这样的诗,居然引起了租庸张相的阅读兴趣而“每诵之”,另一位成中令更是“激赏之”。得到了大官的赏识,卢延让终于考中了进士。那么,“张相”和“成中令”为什么喜欢这样的诗呢,据说是他们觉得卢延让的诗写得真实,狐狸从路上跑过,狗碰开门,猫抓老鼠,狗舔砧板,这都是他们见过的情景,不像好多人的诗,读也读不懂。
唐朝灭亡后,卢延让去蜀地投奔前蜀高祖王建。当然,他也要给王建献上自己所作的诗。他所献的诗中有“栗爆烧毡破,猫跳触鼎翻”两句,受到王建的喜爱。碰巧的是,后来王建在冬夜让宫人烧栗烹茶,“俄有数栗爆出,烧绣褥”“是夜宫猫相戏,误触鼎翻”,竟再现了卢延让诗中所描写的场景。王建若有所悟,自言自语地说:“‘栗爆烧毡破,猫跳触鼎翻’,忆得卢延逊卷有此一联,乃知先辈裁诗,信无虚境。”竟把卢延让当成了先知先觉的神人,第二天“遂有六行之拜,自给事中拜工部”。竟然提拔卢延让作了大官。所以卢延让事后对人说:“平生投谒公卿,不意得猫儿狗子力也。”意思是说,我一辈子投谒公卿无数,都没有什么用,没想到小猫小狗却帮上了大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