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称《史记》是一部伟大的纪传体史书时,往往忽略了其富有创意的表达方式——表。表的这种书写形式未被正史所继承,一般读《史记》也就少有读表了。
司马迁实在是太有智慧,且思想超前。《史记》里表的体例,就是要把时间的尺度稍微拉伸开来,比如记录春秋到战国时期,史记就是以两三百年作为尺度,把重要的世系和国家的变化用表的方式一览无余的呈现出来。当这个时间尺度拉大之后,你还会在意某一个时间点上某一个人做了一件什么事吗?此时,你会选用更长远的惯时性概念来看待历史。司马迁在告诉我们,要学会用时间的尺度看待历史。
而到20世纪时,法国史学出现了非常重要的“年鉴学派”,它所提醒我们的正是要用不一样的时间尺度来看待历史,这样才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比如读人类简史,你就会用一个非常广泛的尺度来看待人类几万年的变化和发展;包括读时间简史,你眼中的时间维度也会变得更加阔大。
所以说时间尺度的长短决定了你关注的对象和内容。以日月为度,只会关注那年的人事,以纪为度可能就会关注时运、国事,以世为度可能关注的就是时代潮流的变迁与规律。
那么,看待自己的一生,我们不妨也试着缩小或拉大时间的尺度,看一看,你的关注点会有什么变化?
以时、日为尺度,便不愿让吃穿享乐错过眼前;以年、月为尺度,便不会让空虚消磨了时光;以五年、十年为尺度,便会规划每个阶段的目标追求,理想价值便自然也会产生……
人生短短百年,关注当下便是烦恼诸多,拉大时间的尺度,琐屑的烦恼便不值一提,眼光就会变得长远,心胸变得更大,更开阔。
但事实是,今天的青年学生,为了中招,为了高考都是尽可能的把时间尺度缩小,三年缩小成36个月,36个月缩小成1000天,继续缩小至每个小时甚至每分钟。这对学习繁杂的知识来说,固然没错,但是他们的眼中便少了三年后人生的规划,七年后事业的方向,十年后人生的价值,于是家长、教师、社会都多抱怨没目标,没理想,没追求的青年。其中青年个人认识问题自不必说,而教育者的引导就没有问题吗?
还是多读一读丰富的《史记》,读一读智慧的司马迁,穿行在历史中,寻找那些文字背后遗落的思想,读出今天的思考,才可能不愧司马公的诸多苦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