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化太快,生活在其中的人是很辛苦的。”
朋友寄来的明信片中,写了这么一句话。时常和朋友们感叹,我们真是没有参照的一代人,好孤独的一代人。父辈们常说独生子女一代生在开放后,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生活条件,理应生活得更幸福。但私人领域中,年轻人们共同的感受是更多的迷茫和压力,更多的问题和更少的答案,更少的幸福模板,更多的人无所适从。我们的社会像是经历了一场剧烈无比的青春期,年轻人在旧秩序的余温下成长,却要投身到新的体系中去。旧的秩序让我们把不出错和完美主义内化,而新体系中选择千千万却不给你迷宫的地图,你永远不知道哪条路的终点藏着金羊毛。
“你应当这样。”“你应当那样。”“你应当......”青年们迷茫,青年们还来不及说出自己的困惑就被海量的建议淹没。也正因为如此,梁永安老师的出现才显得恰到好处。我不爱用“直击年轻人的痛点”这样的话形容梁老师,这个时代太多的人想要痛击一把年轻人,然后从他们的痛处挖出一点儿金子来。
梁永安不是这一类人,《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也并不是一本高深的社会学专著。这本书更像是梁永安视频讲稿的精编版,是一场温柔的对谈。很有意思的是,无论是看视频还是读书,虽然都是梁老师在讲话,但观众总会有一种被倾听的感觉。他书写着自己对当代生活、工作、爱情、自我的看法——站在青年人的立场上的看法。他的文字不是站在年轻人的立足点,却仍固守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去评判年轻人的爹味文学,而是真正地把自己带入年轻人中,试图体会当代青年的痛苦和焦虑。
所以,读《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是放松的,你的所有伤痛和挣扎都可以被接纳,你不用担心被打分被指责,因为它并不是一本成功学指南。梁永安不会粗暴地建议你必须怎样怎样,你是一棵树,他不会要求你必须结果,也不会让你成为一张桌子。梁老师给的建议是具体的,谁都听的懂的,他在讲话前是真的倾听过的,也真的共情过。梁老师会说,不要惧怕风雨,不要害怕试错,把完美主义甩到一边儿去。去成为一棵树吧,发芽的时候就向四面八方勇敢探索,找到适合自己土壤就深埋进去,扎根汲取营养。他能够体会到青年的痛苦,也能跳出痛苦,给出破局的思路,激发青年们的生命力,鼓舞青年去践行,去找到自己的位置。他支持青年人找到某一方向去深耕,但不支持青年们只去做一个机械化的工具。他告诉青年们不要成为单向度的人,也不要单向度地去看待这个世界。
他给出的例子,既有贴近生活的,也有从书籍和电影中取材的。但梁永安无疑是个理想主义者,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理想和浪漫。他乐于去做一个骑士,向鸡毛蒜皮宣战,向不痛快宣战。哪怕旁人笑你是堂吉诃德,又有什么大不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