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一匹马

作者: 昇夫 | 来源:发表于2020-03-20 11:53 被阅读0次

    如果有来生,你愿意做什么?

    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她把这棵树的品格、风姿都说了,只是没有说要做一棵什么树。

    树有千万种,是她有选择的困惑,还是说只要是树,哪种树都可以呢?以理解三毛的形象来断定,她是不会做随便一棵树的。

    比较起来,我更喜欢李白的态度,他说,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直截了当地,鲜明地说,在众多树木中,只愿做松树。

    令我十分称赞。

    松树是家乡大山中的主要树种,自小就知道它,了解它。把它当柴烧,当原料培植茯苓。还可以用来打家俱,做椽梁盖房子。名副其实的全身都有用处。这是它为人所喜的最朴素的品质。

    更有,它不因风霜雨雪改变它的颜色,不动摇它的姿势,宁折不弯,坚韧不拔的品格,它四季常青,磊落挺拨的气质,都让人为之赞赏。李白说“松寒不改容”,正是这个意思。

    做树做松树自然是好的。我也曾有这样的想法。现在来说,如果有来生,我更愿做一匹马。

    马,至今为至,有亲眼见过,远远的。不像猪、牛,松树等自小就认识。所以说,并不了解马。

    可通过影视纪录片,对马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它忠实,善良,它勇敢,坚强,默默付出。

    在《雪浴昆仑》剧中,“红雪”(这匹马的名字)救了卓玛的命。卓玛高原反应,失去生命体征,大家都以为她死了,把她埋在高原一山谷河滩上。红雪原是某司令员的座骑,后卓玛喜爱它,给了卓玛,与之相处,骑着它在阿里高原四处行走,在风雪中为当地藏民治病。卓玛“死”后,红雪不知从哪里出现,来到卓玛石坟前,用前蹄刨开石块,而卓玛心神感应般爬起来,活了过来。后来,红雪驮着卓玛,寻到一位藏牧民,治病养伤,得以新生。

    这件事情,简直像是神话传说。人死了,被石堆埋后,怎么可能又活?而且是在一匹马的感知下,创开石坟,起死回生呢?

    不必去追根究源,但我相信,类似这样的事情,一定是有的。马救主人,甚至舍命救主人,一定有过。自古有老马识途的说法。主人摔伤遇险,马驮着主人回到家,得以治疗。马何以认得路?何以知道救主人?除了它本身的自主本能外,我想马同人一样,有它的感情,意识。

    不但如此,马帮人类运输,驮着物资翻山越岭。有时因马失前蹄,摔落悬崖,粉身碎骨。马还能骑行,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沿袭下来的“马路”一词,一定跟马有关。据了解,青藏公路,内地进藏的第一条公路,就是由一辆马车蹚出来的。

    至于马做为战争的座骑,拼杀战场,想来只有悲壮。

    前日在看一纪录片中,放映员和他的马载着器材,去僻远的高原深处某村子,为当地村民放映,要经过一条没有桥梁的河。河上只有一条滑索。人倒容易过。因为马驮着不少放映器材,放映员希望马也能过河。水深湍急,人马不渡。也只有通过滑索。见过人过滑索的,没有见过马过滑索。

    于是,把马吊系起来,勾住,通过两个滑轮,对岸人力拉拽。起始,当马被吊起,临时架起的两头滑架石堆都跟着松动,马缓缓地拉运到河的中心,便是斜着往上。对岸人们吃力拉拽。那匹马,悬在湍急乱石的河流之上,或许是受到惊吓,在空中鸣叫,摆动了一下,像是一个无助的孩子。那一刻,生怕钢索断了,或是两头的石柱架松倒,马摔掉到河里,不死也残,多半会摔死,冲走。众人心惊惶惶,不得不继续拉拽,幸好,有惊无险,马被拉到了对岸。在快要落到对岸斜草坡时,马像一个孩子,急切挣脱着,四只长蹄踩踏到地面,在乱丛中,跟随着放映员爬立起来。很感动。

    对于这匹马,如此过河,大概也是头一遭。可见马的勇敢,也看出马的无奈。

    欣慰的是,幸好人类对马的态度还是很友好。在我所“见”中,对马都是呵护有加,人和马的关系,犹如亲人朋友。

    我喜欢马,甚至说有一种崇敬之情。马和牛一样,吃的是草,却能生长出一副强壮的身体,为人类默默地做贡献。如果说做松,是与自然拥抱,那么,做一匹马,就可以四处行走,感受自然人间的酸甜苦辣,不论天涯海角,都有它无限的广阔空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愿做一匹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xj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