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里的冬天总是来得特别早。一进入深秋,每天早上棉袄总是离不开的,对于我们这些村里要早起上学的孩子们来说,冬天简直就是我们的天敌。
深秋时候,每天早上家家户户都弥漫着烧火做饭的炊烟,妈妈们做好饭就开始叫这些大懒虫们起床了,有的嫌衣服凉不愿意穿,妈妈就拿到炉火底下象征性的烤一烤,然后以夸张的姿势好好捂着,嘴里还一边喊着“快点,快点,热乎乎的棉裤来了”,包那些不情愿穿衣起床的孩子们从被窝里拉出来,梳洗吃饭。
而对于我这种从来都不迟到的孩子来说,为了早上可以多睡会,节省一点时间,晚上睡觉是不愿意脱衣服的,第二天早上起来穿上鞋子和棉袄就走,又快又利索。当然这是在我妈不知道的情况下,她总是说老是穿着棉裤睡觉,衣服就不保暖了,所以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检查我和妹妹是否脱衣服了,万一不脱,等夜里我们都睡着了,再偷偷帮我们脱下来。
虽然说早上起床穿衣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一旦走在上学的路上,好像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冷了。从我家上学的路上要先翻过一座山,路上会遇到一个接一个的小伙伴,大部分时候我都是走的最早的,也偶尔有落在后面的时候,每当这时候,我就加快速度,每次都能遇上前边的小伙伴,在山上喊喊他们等等我,他们就会在原地等我快跑过去,记得上学的路上有一片栗子树林,从树林里出来就是一个大的拐弯加下坡,每次都是在这遇到小伙伴,赶上去,一起走。
上学路上的孩子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即使才隔了一个晚上没见,也有许多想要分享的故事:哪个同学家新买个摩托车啦,谁昨晚上回家挨揍啦,再不就是昨晚作业没写完,去到借我“临摹”一下啦,甚至谁家的小狗又生了一窝小狗崽,也会拿出来分享半天。。。所以每次老师遇到在课堂上讲话的同学,都会假装惊奇的问“你们有那么多话要说吗,来的路上还没说够?”不怨老师这么说,因为我家离学校足足有七八里地呢!
一进到学校,放下书包,值日生就去打扫卫生,我们就拿出书本准备早读,美其名曰早读,实际就是老师在的时候把书拿起来读一读,老师走了赶紧把没完成的作业拿出来补一补。还有那些作业完成了也不愿早读的同学,就拉着前后左右座位的同学一起接着早上的话题继续聊。
半个小时的早读过得很快。早读以后就是上午的课了,一般都是两节语文,两节数学,上午的课上完以后,中午放学,家近的孩子就回家吃饭,像我们这种离家远的孩子都是自己带饭到学校吃的。午饭时间也是热闹的,大家会坐在一起吃,一边讨论谁煎饼里卷的什么菜。那个时候的生活水平来看,辣条是常态,谁要是煎饼里有肉,那就得羡慕一大片小伙伴。即使家里条件不好,妈妈们也想尽办法让孩子们吃的更有营养一些,炒咸菜在里边放上俩鸡蛋,放点辣椒,那个味道现在回味起来也是美的很。所以现在我自己成家,自己做饭的时候总想再找找那时候的味道,而我的先生也特别不理解,为什么咸菜要和鸡蛋一起炒?
午饭时间过后,就到了我们的时间。大家拿出自己的沙包,皮筋等各种玩意,想玩沙包的一堆,跳皮筋的一堆,快速分好队伍,剪子包袱锤分出先后队伍,比赛就开始了。在中午这短短的一个半小时里,可以来上四五个来回,每个人都是满头大汗,尽兴而归。所以对于现在上班以后,团建中的组队,总是特别不能理解,一群成年人,一个小时还不能确定好队伍,分不出先后的时候,总是特别想念小时候的单纯世界。
下午的四节课也总是过得很快。眨眼间就到了放学时间,和小伙伴约好一起走的都互相等着对方完成值日,路上继续分享早上没有完成的话题。因为下午放学了,回家也没有时间限制。所以回家的路上速度远比不上上学的时候走的快,不着急回家的我们甚至还在路边把作业拿出来,大家商量着一起写。所以每次回家晚了,我妈总是骂我说我是每天早上走的最早的,也是每天下午回来的最晚的,不知道在路上干些什么。
虽然走得慢,但总会在天黑前到家的。回到家吃完饭,洗漱睡觉,村子里安静下来,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也可以休息一下,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长大了离开了从小长大的地方,偶尔一次回老家看到了路边背着书包,三三两两的学生,便想起了我的小学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