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把小当成了错,进而打压它,而不是引导它成长,所以不断地原地踏步。
现实中有很多自私自利或者幼稚软弱的人,他们的自我感局限在一个非常狭小的个体范围内。在古代,这种思想和行为被称为小人。而那些拥有更大格局,宽广潇洒的人被称为君子。而我们的文化中,一直是打压贬损小人而表彰颂扬君子的。但事实上,每一个宽广都是用狭小拓展而来的;每一个高大成熟都是由幼稚渺小成长而来的,每一个相对的正确都是从错误中修正而来的。所以,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那种自我保护的小人,但随着慢慢成长,我们不止拥有这一部分,我们生长出了其他部分,开始变得宽广。所以,请允许幼稚、出丑、紧张、自私、犯错这些状态的出现,只有我们允许它们存在,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身上,我们才能够超越它们。所以现实生活中很多的错都是小,是幼稚的孩子,打压和批判它们只会压抑它们,让它们在另一个时刻更激烈地爆发出来。我们对他人的自私,如果抱有太多的鄙夷和讥讽,会让我们无法接受自己身体里也真实存在的这个部分,进而变得不勇敢、不真实。如果遇到坏家伙,我们可以离开;但如果那个坏家伙是我们无法离开的自己,或者是亲人,我们想要引导他们,,那第一步一定是先接纳他们,而不是打压。
第二, 把结果当成目标,陷入急切和迷茫
当我们谈到自我和解、治愈、接纳和爱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强调此时此刻用内心散发出来的温柔的能量,而不是一个目标,不是一个未来会达成的一个美好状态。“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自我和解是自然而成的结果,而不是目标。冥想入定,也是结果,不是目标。如果你把自我和解当成目标,你就会急切地批评自己,为什么这么笨,这么久了还不能和解。如果你把头脑中没有噪音当成目标,那你就会打压噪音,反而变得急切。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把美好当作未来的目标的时候,一旦出现不美好,就像要去处理它,而此时采用的方法往往指标不治本。就像是脏乱的集市,它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补充。而如果我们为了干净美好的样貌而取缔集市,只会影响经济发展,进而加重城市脏乱的根本原因,病因并没有消除,只是会换一种形式的病灶。所以,如果你还无法自我和解,那请接纳自己的不和解。如果你还无法接纳,那请接纳自己的不接纳。此时,不要去急切。此时感受到心中的温柔,是判断我们是否陷入了这个目标性陷阱的方法。
第三, 用结果的成因,攻击结果,陷入死循环。
当我们指责自己或别人的懦弱的时候,当我们指责自己或别人是废物的时候,我们要深挖懦弱和废物的成因。大部分的懦弱与自我效能感低的人,都是我们儿时犯错的时候,并不会因为自己的勇敢尝试而得到鼓励,得到的大部分都是批评和指责,甚至是辱骂和暴力,所以,指责和批评本身就是懦弱与废物的成因。我们继续用指责是无法根本地创造改变的,这样会陷入死循环。所以,如果我们无法拥有良好的成长和教育环境,那此刻,我们只能对自己内心的孩子,扮演一个自己内心中完美的父母,进而对自己说:“孩子,你不敢尝试吗?”“没事,我依然爱你。”“也许时机还不合适。”“那我们下次再试试看”。这样,我们就带来了温柔的力量;这样,我们就开始真正地走向勇敢。
第四,处理情绪,不拓展认知。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遇到情绪,不安和焦虑,都想要转移注意力,用游戏、事物、性、酒精来处理情绪,而这根本上是无效的,情绪本身是病症,不是病因,病因是我们局限的认知。我们拿到世界一个碎片,却以为那就是全部。我们把一件事情的意义看得过于片面与狭小,我们错误地认知了,什么是自己,什么是生命,我们才会生出消极情绪,所以情绪是认知系统的温度计。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觉得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时候,那我们只要去看他是不是喜乐、潇洒、轻松,还是鄙夷、无奈和沉重。喜乐,意味着清醒;而鄙夷意味着他只是进入了一个被包装为清醒的梦中。这就是情绪的功能,它是认知是否存在局限的温度计。
第五,消灭坏蛋的过程中成为坏蛋,产生多重迷失。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大家坐而论道,结果互相不服,最后不欢而散,而“道”本身不是讲的要以柔克刚吗?我们拿着一个“你应该以柔可抗”的路标,而和另外一个不接纳这个路标的人,对刚起来,这叫“法执”。当我们指责他人“你还不够宽容”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不知道,此刻这句话给世界带来的并不是宽容,而是比较。我们也许会高兴地觉悟到,人生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模糊的额,然后很容易评价别人的爱憎分明是幼稚的,而此时,我们忘记了模糊的初衷和本意,它意味着一切无法简单评价。我们会因为“人不应该暴躁”这个观点,而和另一个人暴躁地争吵起来,我们因为正义去杀戮,因为爱去强迫,这种现象,我们暂时叫它二次迷失,它拿走了道理的外壳,却忘记了道理的初衷。当然还有三次迷失,就是当我们开始指责那些陷入二次迷失的人的时候,这就是一系列局限的套娃游戏。所以指月之手不是月亮。我们很多时候喜欢搜集路标,并沉迷于路标的美丽,而不去走那些路标指引我们的道路。
第六, 用客观否决主观,用内容否定空间
一个错误的观点,一个有问题的作品,一个不成熟的行为,他们都可能客观真实的存在,但并不存在一个错误的、有问题的人。人是容器,是空间,空间无法被评价,我们都是从一无所知,最后形成自己的认知系统的,所以我们在面对评价的时候,要做主观和客观的分离,我们接受一切针对我们观点的批评,但不接受所有针对我们人的打压。而当我们受到别人不友好的针对人的批判打压的时候,那是评判者自身的问题,是评判者的狭隘,而不是我们的问题,当有人说我们是个废物的时候,我们只需要笑着去问对方:“真的是这样吗?”这就足够有力量吗?而如果此刻我们进行评判式的反击,愤怒的说:“你才是个废物”的时候,那说明我们被他传染了。
第七, 喜欢和幼稚较真,和局限对抗
我们不会和一个孩子去较真奥特曼是不是真的存在,怪兽到底有多高。但是如果这个人是老师和家长,我们看到他们幼稚的时候,我们会很想和他们较真。现实生活中,以我局限的观察,因为时代的进步,很多孩子站在了家长的肩膀上,他们要比家长更成熟。所以,很多成年人的思维习惯,依然是一个孩子,有些人终其一生也没有成熟起来,带着自己各种局限的观念,体验了整个生命的旅程。我们可以温柔地引导他,但无法替他们做出改变,而这些局限和狭隘的观念,有一个扩散自己的绝招,就是引诱另一个人和自己对抗,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此刻,两个人看似观点相反,但其实已经深陷局限之中了,他们拿着不同的碎片碰撞,但终究是碎片,只有碎片才会发生撞击。所以在认知和情绪的世界里,正确这个词的内涵不是一个评价标准,在标准之内也是对的,标准之外是错的,正确这个词的内涵,更接近于全面和完整,而完成就意味着包容。
第八,坚守无效的正确
现实中有很多道理,这些道理都是非常深刻的智慧,但这些道理经常被误解,使得很多人坚信着自己的道理,要用现实来证明自己的道理,而如果事实不符合道理,我们会觉得是事实的问题。如果此刻,你的道理带来的不是爱,而是恨和痛苦,那这个道理就已经失效了。即使它曾经有效过,当一个人急切、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地告诉你,你不应该是那个样子,人生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时候。此刻,就已经证明了,他的道理在他身上并不奏效。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一个无法以身作则的人他讲的所有道理,但是当我们无法以身作则的时候,我们要警惕自己讲出的道理。
第九,把认知问题当成行为问题
当我们想去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往往喜欢给她,自己觉得最好的东西,而当我们遇到冷漠的反馈的时候,我们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不是行为问题,而是认知问题。我们并没有深入地了解她的需求,我们只是在头脑中塑造了一个虚构的她,并认为这就是她,而后一厢情愿地做事情。如果你觉得楚国在北方,那马车越快,我们就离楚国越远,当我们以为世界是错的,是肮脏的、、腐朽的时候,我们是如此地认同自己头脑中那个正确、干净、崭新的世界模型。而如果,此时,我们恰巧有一些权利,那我们很可能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灾难。现实中,所有产生的痛苦、无效的反馈、死循环、绝望的深渊,我们会以为这些都是这个可恶的世界的问题,而不知道,这些其实都是世界在告诉我们,“我并不是你头脑中的样子”“你在坚守着一些局限的、自以为是的认知的观点”。
第十,把悲剧当成罪恶
任何一种丑陋,都是有很广很深的成因的,而不是某个人的个人问题。两条小狗,一条温顺聪明可爱,一条满身疾病,并且具有攻击性,我们可以喜欢前者,而躲开后者,但请不要咒骂后者,你知道吗,他们其实是双胞胎,只不过一条一直在被收养,生命中都是温暖;而另一条一直在流浪,遭遇了太多的伤害,如果可以,请尽量对罪恶怀有一丝慈悲。我们可以为了安全,用法律隔离他,驱逐他。但我们要知道,孩子天生都纯真可爱,没有孩子天生是疯子,一个地区的经济和教育等外在环境的条件不变的话,这个地区的犯罪率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字。所以,我们的良知,它本质上是一种优秀的教育资源,这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的。小范围的看,我们被罪人伤害,是受害者,但更广阔地看,我们也是教育资源的受益者,那些坏蛋也是可怜的受害者,他们生长在没有阳关的阴影里,而恰恰是因为它们所处的位置,世界才把阳关给了我们。所以在愤怒中,如果带有一丝慈悲,我们更容易从根源上解决坏蛋的问题。
好啦,以上十个认知陷阱,你中招了几个呢?其实类似的陷阱不止十个,还有更多,它们虽然叫陷阱,但它们不是严肃、绝对的道理,只是一些友好的路标。其实所有这十个陷阱中,它的根源都是一个陷阱,一个二元对立的陷阱。所以只要一个方法就可以规避,那就是我们此刻的融合、接纳和温柔。
所以,爱是智慧,是一切认知拓展的基本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