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旅情
祖咏
楚山不可极,[1]归路但萧条。
海色晴看雨,[2]江声夜听潮。[3]
剑留南斗近,[4]书寄北风遥。[5]
为报空潭橘,[6]无媒寄洛桥。[7]
【简评】
此诗为羁旅怀乡之作。诗人书剑飘零,远涉重山,观海上日出,听钱塘夜潮,然壮游的激情掩不住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无奈北风路遥,欲寄无媒,也只好望萧条归路而怅然叹息了。全诗紧紧抓住“旅”字和“情”字,写异地风情则奇诡绚丽,状亲情乡情又深沉缠绵。殷璠《河岳英灵集》评祖咏诗云:“剪刻省静,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从这首诗看,殷璠所评不谬。
-
[1] 楚山:这里泛指江南的山。极:尽。
[2] “海色”句:据说东海日出时,若无云雾遮绕、霞光晴朗,就预示着天将下雨了。
[3] “江声”句:谓留宿江边,倾听钱塘夜潮的声音。
[4] 南斗:星宿名,其分野正对吴地。
[5] 北风:代指北方。祖咏为洛阳人。
[6] 为报:使报,托人转达。空潭:即昭潭,在湖南境内。
[7] 媒:指传达、捎信的人。洛桥:洛河上的天津桥,在洛阳。这里代指故乡。
宿龙兴寺[1]
綦毋潜
香刹夜忘归,[2]松清古殿扉。[3]
灯明方丈室,[4]珠系比丘衣。[5]
白日传心净,[6]青莲喻法微。[7]
天花落不尽,[8]处处鸟衔飞。
【简评】
诗写作者游览佛寺、留宿不归的所见所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僧侣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的方外之情。全诗形象鲜明,画面缤纷,营造的却是明净、静谧的氛围。这种强烈的反差,使此诗具有了很大的张力,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
[1] 龙兴寺:在今湖南零陵西南。
[2] 香刹:即佛寺。佛家称佛地有众香国,楼阁园囿皆香,香气可周流十方无量世界。故佛寺又称香刹、香界。
[3] “松清”句:谓古殿门外,松树林里,吹来阵阵清风。
[4] 方丈:寺院住持或长老说法处。《法苑珠林·感通圣迹》:“以笏量基止,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这里泛指禅房。
[5] 珠:指佛教徒所挂念珠。比丘:梵语,意为“乞士”。因和尚初以乞食为生,故后称和尚为比丘。
[6] “白日”句:言所传佛法像白日一样明亮,令人心无杂念,明净无疵。
[7] “青莲”句:谓用比喻来讲说佛法,精妙入微。青莲,青色莲花。佛教以为莲花清净无染,故常用来指称和佛教有关的事物。这里指佛经。唐刘禹锡《闻董评事疾因以书赠》:“繁露传家学,青莲译梵书。”
[8] 天花:《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
题破山寺后禅院[1]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2]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3]
万籁此俱寂,[4]但馀钟磬音。[5]
【简评】
此诗写作者清晨游破山寺后禅院的所见所闻,表现出一种幽静空寂的氛围,是盛唐山水诗中颇具特色的一篇诗作。首联记事写景,平平道来,生意盎然,幽趣宜人。次联不仅写出了后禅院环境之幽静,而且蕴含着一种恬淡的情绪,读之令人顿生超凡脱俗之想。据说欧阳修甚爱此联,曾云:“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全唐诗话》)颈联进一步写出禅院的景色。一个“悦”字,赋予山鸟以人的情感,显得情致深蕴;一个“空”字,带出几分禅味。这一联不仅正面描绘出禅院幽静的环境,更写出了这种环境所给予人的一种哲理的启迪,包含着某种禅理,而这些内容又与禅院的环境十分协调,浑然而无痕迹。尾联在写出禅院环境异常寂静的基础上,进一步写出了诗人心境的清寂,全诗虽在悠扬的钟磬声中戛然而止,却使人感到兴味无穷,馀音袅袅。
-
[1] 破山寺:又名兴福寺,故址在今江苏常熟市虞山北。
[2] 禅房:僧人居住的地方。
[3] 人心:指人们心中的世俗杂念。
[4] 万籁:大自然的一切声响。
[5] 钟磬(qìnɡ庆):佛庙里的两种打击乐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