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溪亭》是宋末元初诗人林景熙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五言律诗。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林景熙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受泉州教官,历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元世祖二十二年(1285),元朝西藏僧人杨琏真迦挖掘绍兴宋帝陵墓时,林景熙激于爱国义愤,约同乡人前往收拾帝后骸骨,葬于兰亭附近,移植皇陵冬青树作为标志,并作《冬青花》和《梦中作四首》,以抒忠愤。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名重一时,学者称“霁山先生”。卒葬家乡青芝山。
林景熙作为雄踞宋元之际诗坛数十年的爱国诗人,是南宋遗民诗人的代表,与谢翱并称翘楚,同时是温州二千年历史中成就最高的诗人。其诗文风格幽婉,沉郁悲凉又不失雄放;论诗主张“诗文归一”,“根于性情”。其创作成就和艺术造诣,历来受到极高的评价。
自南宋灭亡之后,林景熙饱尝亡国之痛,他持节自守,隐居家乡白石巷。誓不与异族合作,常以诗抒发郁结心中的亡国之恨,以眷怀故国。《溪亭》即是诗人徙倚溪亭、观览秋景,怀想旧君故国而作。
首联“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说秋日的夕阳已薄西山,溪亭里的我心绪万千,其中的“馀思”便点明题旨,表明诗人对已经灭亡了的故国的殷殷思念。
颔联“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意思是说微风吹过,酒意半醒,抬头一望,一弯洁白的初月,斜挂树巅。状写半醉半醒之态,正说明诗人心绪怆然,“余思”缠绕,无法遣怀而不得不借酒浇愁,希望酒力能暂时消去心中的悲愁。
颈联“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写作者独自在林间漫步,闲逛之后,坐在地上,数看空中的流萤以打发时光。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闲居寂寞的日常生活,然而这平凡的场景中却蕴含了深刻的内容,流露出诗人复杂而矛盾的心态。诗人才华横溢,渴望事业有成,但故国已经沦亡,自己宁愿选择数流萤来打发时光的生活,也不愿在异族他朝的政权中谋得一席之位,表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
在尾联中,诗人又精心描绘了一幅凄凉孤寂、萧索落寞的景象。“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不知何处传来悠悠渔歌,但见远方岸边的孤灯,若明若暗。这两句使得全诗意境更为凄幽辽茫,诗人流露出顾影自怜、流浪漂泊的伤感。
注释:
溪亭:临溪水的亭子。与张祜《题上饶亭》:“溪亭拂一琴,促轸坐披衿。”句中之“溪亭”意同。
汀:水边的平地,小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