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面纱》一书,讲述了一位徒有其表、肤浅虚荣的女子自我觉醒和成长的故事。
凯蒂的母亲是个野心勃勃、善于钻营的女人,把丈夫当做她追逐名利和地位的工具。在对丈夫仕途升迁无望后,又寄希望于女儿依靠美貌获得一桩光耀门楣的婚姻。
在母亲的“教导”下, 美丽的凯蒂在一个又一个的社交季节里,周旋在各色男人中间,卖弄风情,待价而沽。转眼之间,她已二十五岁,不再年轻,还是没有出现符合条件的“完美”求婚者。
此时,姿色平平的妹妹多丽丝,却在第一个社交季就找到了自己心仪的追求者。
母亲开始对她失望,直言她已经错过行情,只想把她赶紧脱手。
为了不落后在妹妹多丽丝之后结婚,也为了摆脱母亲的冷眼和嘲讽,她匆忙地嫁给了自己并不了解,也不喜欢的细菌学家沃尔特。
婚后不久,凯蒂就后悔了。
她发现原来沃尔特作为政府细菌学家在香港藉藉无名,没有好地位,也没有高收入。对方喜欢的一切,她也全部不感兴趣。
不善言辞的丈夫,平淡无趣的生活,都令她感到厌烦无聊。
莎士比亚说:“草率的婚姻,少美满。”
凯蒂为了结婚,盲目而草率地步入婚姻,从一开始也许这场婚姻注定就是一场悲剧。
在一场宴会上,凯蒂邂逅了查理唐森。一个事业有成,魅力风趣的有妇之夫。
情场高手唐森轻易地俘获了她的芳心。
她觉得自己找到了真爱。她把所有的希望和感情都寄托在对方身上。
私情败露后,丈夫沃尔特给出两个选择:要么唐森离婚娶她,要么她和自己前往爆发霍乱的湄潭府。
她笃定地认为唐森会为了她、为了他们的爱情选择离婚,可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
唐森大言不惭:“你要让我去跟那位我相当信赖的妻子离婚,然后跟你结婚,继而毁了我的事业,你要的也太多了。”
原来这个口中说尽了甜言蜜语的男人,从来没有打算过为她放弃自己的事业和家庭。
你以为对方会为你奋不顾身,而他却只想着明哲保身。
爱情在男人的生活中只是一种消遣,而把人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爱情和婚姻上的女人,注定一败涂地。
“爱情”幻灭后,凯蒂心灰意冷,跟随丈夫沃尔特来到了湄潭府。
在这里,她在别人口中,看到了一个自己完全不曾认识的丈夫,他善良勇敢,才能出众。
在这里,她看到了修道院里一群修女背井离乡,无惧生死,无私奉献,照顾病人和孤儿,在她们的身上,她看到了博爱和安宁自由的精神世界。
所耳闻目睹的这一切,令凯蒂深感自己是多么的一无是处,之前所追求的生活和价值是多么的一文不值。
她在修道院帮忙织补衣物和照顾孤儿,与修女和院长的交谈中,了解到了独立自由,和真正的爱的意义。
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一辈子坐井观天的人,一下子看见了大海”,重新燃起了对未知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凯蒂发现自己怀孕了,却不知道孩子是谁的,这或许成了压死丈夫沃尔特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久,沃尔特在工作中感染霍乱离世了。
凯蒂重返香港后,没想到却再次重蹈覆辙,在唐森的引诱下沦为欲望的奴隶。
只是这一次,她认清并且直面了自己人性里的卑劣和丑陋,而后选择逃离这里,回到家乡英国。
此时,母亲已经去世,她回望母亲的一辈子都在谋划、算计,所期望的无外乎是些低级、毫无价值的东西。
她明白是母亲一手造就了现在的她。
她从小被母亲培养成了一个,以找个“好男人”嫁了为人生目标的女孩。
过去,她的世界里只有财富,名利,地位,情爱。
而现在,她决定陪伴父亲前往新的地方,开启一段全新的生活,“那将是一条通往内心安宁的路”。
小说最后有一段凯蒂的自白:“我想要个女孩,抚养她长大,不让她犯我犯过的那些错误。回想以前做小姑娘时的我,就会恨自己,又没别的机会。我要培养女儿,给她自由,让她靠自己的力量独立于世。我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爱她,抚养她长大,不只是为了让某个男人因为很想跟她睡觉而供她吃住,养她一辈子。”
作者最后藉由女主反思传递出来的观念,放在今日仍旧令人振聋发聩。
即使到了21世纪,我们依然能够听到很多这样的声音:干的好不如嫁得好,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嘛,将来总是要嫁人的,结婚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
仿佛女孩改变命运的方式,只有嫁人生子。
仿佛女性必须要嫁一个有钱又愿意养自己的男人,才能彰显自身最大的价值。
然而,女性的价值不该是成为了“谁的妻子”,不该是由伴侣、孩子来决定的,而应该是成为独立自主更好的她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