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上有个烧袍岭。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怪名称呢?说来可就话长了。
传说,朱洪武登位的第二年,与军师刘伯温,带着太子、太孙到野外打猎。洪武皇帝一见那山水风景,诗兴大发,脱口而出道:“风吹马尾千条线,”要太孙朱允文紧接下联。允文想了半天,迟迟吞吞答:“雨打羊毛一片毡。”
太祖眉头一皱,很不满意,觉得他出口俗气,格调很低,恐怕不是帝王之才。这时候,旁边上来四太子朱棣,接对:“日照龙鳞万点金。”
太祖连连点头:“对得好,对得好!”当下封朱棣为燕王,让他带兵扫北,镇守燕京。
这段事,本是皇宫家常便饭,无人计较。军师刘伯温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预料到国家将要发生祸患。过了几年,他要辞官隐居,临走时,给太孙允文留下一个锦囊盒子,嘱咐说:“兵临城下,身陷重围,万不得已时,才能打开。”
以后,允文当了皇帝,改年号建文。因为太平无事,忘了刘伯温的嘱咐。一日,他正看书,听到旁边“沙沙”声响。过细一瞅,响声就在刘伯温留的锦囊盒里。奇怪!什么东西作崇?打开盒子,里边一条小黄龙,四只爪上钉着四颗大钢钉。它疼得浑身发抖,首尾打颤,眼泪象断线的珍珠,“噗塌塌”往下滴,真正可怜。建文皇帝心慈面软,不忍心小黄龙受罪,亲手拔了钢钉,让小黄龙安睡。
糟了!这小黄龙就是燕王朱棣的原身,原来刘伯温知他暗怀坏心,是个奸雄,以后定要起兵兴乱,谋朝篡位,所以才用钢钉把它钉住,叫它难展身手。
允文皇帝一拔掉小黄龙的钢钉,燕王朱棣立刻就能施展手脚了,果然起兵反到了南京城,要削去建文年号,自称永乐皇帝。那天,京城外炮火连天,杀声震地,允文眼看大势已去,性命难保。慌乱中想起刘伯温留的锦囊盒。打开一看,小黄龙不见了,盒底有张纸条,写诗一首:
御花园里家具房,
打开烂柜换衣裳。
柜下有一灯草洞,
火烧灯草走他乡。
建文皇帝找着了烂柜子,柜里装着道袍、木鱼、布袜。他想了想,明白了刘伯温的意思。忙把蟒袍御带包了,背在身上;又用火一燎,烧掉了一堆乱蓬蓬的灯草;随后便从洞里跑了。
建文皇帝到了郊外,象一只晕头鸭子,分不清东南西北,只是低头乱走,不觉走到大江边。一望都是无边无岸的江水,咋能过去?他正走投无路,上游划来一叶小舟,船太公唱出一首歌儿:
不当财主不当官,
滔滔江水驾渔船。
接了天子过江去,
跟随军师进深山。
那太公上岸,爬下就磕头:“不知天子驾到,有失远迎,罪该万死!”
建文皇帝吓得面如土色,出了一身冷汗。那太公说,他是刘伯温的家人,军师要他在这里接天子过河。建文长叹一声:“海阔天空,举目无亲,过了江又到什么地方?”
“莫心焦!”太公说出了刘伯温对建文的指点:“一去参上,二去武当,三去太和,静坐庵堂。”
参上山、太和山、都是武当山的别名。这样,建文皇帝就到武当山来了,来到武当山下的一个荒坡梁上。眼看就要在深山密林里出家了,他咋舍得自己的江山呢?不由一阵难过,坐在坡上大哭一场。他仔细想想刘伯温的指点,觉得确实再无别的路可走,便狠心烧了蟒袍御带,从此,隐姓埋名,当了道士,与世隔绝了。
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这事还是被永乐皇帝知道了。永乐怕建文东山再起,决心要斩草除根,把他杀掉。但是,又怕别人说他“谋朝篡位”,杀君犯上,便造谣说:建文皇帝有仙根、仙眼,是十辈天子、八辈状元转世,所以他不愿意再坐朝,一个人暗自到武当修行来了。还说:为了成全侄儿,使他安心修道,终成正果,便大建武当山。实际上这是找个由头,明查暗访,大搜大捕,要除掉建文皇帝。他派工部侍郎郭进,礼部尚书金纯,隆平侯张信,附马都尉沐昕来这里督工营建。三里一小庙,五里一大庙,所有的宫观、庵堂、道院、亭台,尽都盖在悬岸峭壁上,明说是供建文敬神修仙用的,其实是对他设下的天罗地网,使他休想存身。
后人觉得那个懦弱无能的建文皇帝怪可怜的,便在他烧蟒袍御带的地方给盖座大庙,并且把这地方叫做“烧袍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