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晚年的学生之一,以孝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虽然孔子说他“参也鲁”,但孔门的道统由曾子、子思一脉得以传承。
《论语》一书中孔子的弟子只有曾参和有若被尊称为“子”,所以后世推断本书由曾参和有若的学生参与编纂。
孟氏是指孟敬子,鲁大夫仲孙捷,武伯之子,与曾参同岁。还可参见8.4章,“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阳肤,是曾门七弟子之一。士师,典狱官。
孟孙氏作用阳肤为典狱官,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执政的人早已不按正道行事,失去了道义,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如果你查出罪犯的实情,应该深怀怜悯,而不应该自诩政绩而洋洋得意。”
这是曾子对执法和司法人员的告诫,曾子的仁心和道义体现尽致,至今仍有重要的意义。(曾子的思想体系可以参看8.7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敦敦教导阳肤,不要滥用手中的权力,而要怀有深深的同理心和同情心,谁会无故去违禁、违法,多做换位思考,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追究法律效果的同时必须注意社会效果,这才是“修治齐平”的真正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