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从之则生,逆之则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顺应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也就是春夏要保养生气与阳气以适应自然界阳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阳气潜藏、阴气渐盛打基础,不应该宣泄太过或内寒太甚,而伤阳气;
秋冬则应该保养收气与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下基础,而不应该耗精而伤阴气。
但也因人而异,如果人体是阴阳偏盛偏衰体质的人则应该分别对待。比如阳虚,则要“冬病夏养”,于春夏之时往意周养阳气,给予培补,而且不可食冷食凉,较于冬季病发再用热药效果好。阴虚,则要“夏病冬养”,于秋冬时滋补肝肾,可减轻春夏发病程度。
从饮食养生角度出发,认为春夏寒凉食物以制阳气之盛,从而保养阳气;秋冬宜食温热之品以制阴气之盛,从而保养阴气。
也有人从阴阳互根关系出发解释,认为阳为阴之根,阴为阳之基,养春夏之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养秋冬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
总而一句话,顺应四时保养身体,是自古以来的生存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