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乐脚丫子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译释
孔子对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时说:“音乐是可以把握的:开始演奏,各种乐器合奏,声音繁美;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音节分明,连续不断,最后完成。”
感想
两位精通音乐者的谈论,这里只记录了孔子的言论,大概因为孔子对音乐的造诣比鲁国乐师还要高,在被请教后讲述自己对于合奏的理解。
当时的部分人认为音乐是靡靡之音,老子更是提出“五音令人耳聋”,这意味着音乐引人沉迷,让人产生不必要的幻想,放弃勤勉劳作追求虚无缥缈的祸乱之源。
但在孔子看来音乐是属于礼的一部分,听音乐会人心产生对声音的不同情感,或悲哀,或快乐,或喜悦,或愤怒,或崇敬,或爱慕。
我在杨天宇的《礼记译注》中看到以下这些文字,并非原文,感兴趣的朋友看原书籍。
这些情感并非人本性,周文王十分重视能够影响使人心产生的音乐,故以礼作为引导人的志向,用音乐调和人的性情,用政令统一人的行动,用刑法来防止人做坏事。故音乐的根本作用是把社会治理好的一种手段。
古时候的古琴为五弦,从第一弦起按宫商角徵羽,宫声代表君,商声代表臣,角声代表民,徵声代表事,羽声代表物。五音不混乱,就不会有弊败不和的曲目。
宫声乱则象征国君的骄横;商声乱则象征官吏的堕落; 角声乱则象征民怨;徵声乱则象征事役繁忙;羽声乱则象征财物匮乏;五音乱则互相逾越,互相轻慢,则国家将亡。
看到古琴的在乐记的译释想起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风云,脑海里仿佛出现古琴的声音,开始的音节分明,然后一步错步步错,理不清理还乱。
按照当时的礼崩乐坏的种种另孔子心酸固执地想要恢复周礼的意图,看到礼记后便产生了以下过度解读的心思。
或许,孔子在言乐或者在言政,反正都是一个事情就是恢复周礼,然后用仁义礼德把社会治理好,在使民不乱使国家不乱,连续不断的演奏下去,让中国这块世界中央大国能够有条不紊地延续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