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的一个周末,父亲送我一本《小学生古诗词选》让我背诵。我翻了几页,背了大概两三首,就没有兴趣了。记得第一首就是项羽的《垓下歌》,面对第一个字我就犯难了,不知道读什么音,字典查了,过一会就忘了。反反复复记了好几天,终于把垓字认识了。可是后面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又让我很恼火。一连好几个字都不认识,继续查字典,这一首倒是背过了,我也对这本书失去了兴趣。
起码,我曾是一名很认真的学生。第一首背过了,那就开始第二首吧,又是刘邦的《大风歌》,什么“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又是一首“兮兮兮”的古诗,让我顿生厌烦之感。我依然背过了。
那就开始第三首吧。屈原的《九歌 大司命》,硬着头皮背吧。“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背到第三句放弃了,书被我放进抽屉了,再也不想动它了。我那时八岁了,这大概是记忆中第一次放弃。
半个多月后,父亲回家拿着书考我,我满脸涨红的背了前两首,到了第三首支支吾吾了几句。父亲很生气,撂下了一句“看你平常那么喜欢读书,看来不全是。”
现在想起来,读书还真得是从兴趣入手。现在很多古诗词是从汉乐府开始的,我觉得很适合小孩子去学习。基本是从《江南》和《长歌行》这些脍炙人口的歌谣式古诗词开始的,增添了不少趣味性,小朋友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喜欢上古诗词。
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就把上初中的堂姐语文课本读完了,所以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对于古诗文毫无兴趣可言,只是为学习而学习。直到高中才有喜欢接触传统文学了。
所以,善读书不如好读书,好读书不如乐读书。如今被手机控制的年代,又有一些原本读书的时间被消耗在碎片知识里。那么,对于成年人来说,就是要找到自己兴趣的书籍,慢慢退出屏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