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嬴政与秦朝——巍巍大秦帝国,为何竟二世而亡?

嬴政与秦朝——巍巍大秦帝国,为何竟二世而亡?

作者: RiverMg | 来源:发表于2022-11-10 02:46 被阅读0次

        中国历史历朝历代王侯将相之中,后世史家笔墨后人评说中最具争议的君主,莫过于战国之时七雄争霸中荡平六国一统中原的秦之始皇帝——嬴政。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皇帝,嬴政的一生极其传奇色彩。单从他始皇帝这般的称呼便足以看出,在嬴政的眼中,自己立下的这千秋功业是足以延传万世的。也正因为此,才有始皇帝一说。寓意自其而为始,万世而不灭。秦朝一世之时,便已诞生了无数于如今的华夏文明而言也不可或缺,极具代表性及里程碑意义的创造。统一文字、度量衡,废除周公之礼乐——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修建长城,设郡县制……哪一样拣出来不是伟大、惊人的创造,成就?哪一样未曾深刻影响这文明甚至这影响于延续至今?一世已是如此,通常朝代又顶多可维持三五世之兴,百余年之盛,则于秦而言,前路难道不是能流传千秋万载的大好光明,一代鼎盛王朝?

        伟大恢宏的大秦帝国旭日东升,可历史的车轮这次却实实在在是令人大跌眼镜。这样庞大的帝国,这样伟岸的功业,竟于二世而亡。如此一来,关于其中原因的讨论与对于嬴政的褒贬自然便扯上了关系。若要说是秦二世胡亥沉迷酒色财气,打定便是因君主昏庸无道而致亡国,可说起来又觉得将所有过错归结于此一人又不太妥当。毕竟之所以这无能的秦二世上了位,却又是因奸臣弄权,公子扶苏饮恨而去,才致使这般结果。可哪个朝代不曾有奸佞之臣?为何在秦朝时,这奸佞便有以一人颠覆举国之力?其实到底说来,真正的原因都不在于此。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制度。

        周朝之时,宗法分封制。可分封制显而易见并不能够长久。周朝总共延续八百年上下,可其中春秋战国便占了五六百年左右。为何分封制会导致天下如此大乱呢?主要是在于分封制之时,权力不再集中于本应掌控权力的中心——例如当时的周天子手中,而是以土地以自治权利为名被一块块的分散。天子却失去了对天下的掌控力,中心权利掌握在诸侯手中,这诸侯还都是各有封地的天子血缘至亲或曾经功臣之后,即具备了正当的名义也有了能与周室抗衡的实力,最后天下必定在混乱一片中收场。而这样的结局与教训,自然使得嬴政未防止步其后尘,刻意反其道而行之。若说分封制之时,这个文明的中央集权还没有到那样极端的地步,而是在制度之下显得也相对松散,那么秦始皇就是最后使的这个文明彻底开始向绝对中央集权发展的重要一步。既然像周朝那般权力如此松散存在问题,那是否将全国上下一切事务,一切权力都重新交付于皇权,重新由一人为绝对统治者来掌控,便不会产生这样的乱子呢?而这便是嬴政的做法。与分封制完全相对的郡县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中权力体系最终顺着层级往上一层层都完全听命于皇权。但是如此权力终归由个人来掌控,地方与朝廷之间的关系依旧需要解决。从前周朝之时的解决方式便是将诸侯派遣去某一块地方让其自治,可事实证明,这只会导致天下大乱的后果。但同时想要治理一个国家地方,又必须有人能够管理决策,这样就必定会有地方官员。若是一权独大,日渐扎根,只会重蹈周朝之时的覆辙。对此,嬴政的解决方式便是,任期制。并且,官员的任命权以及罢黜的权利,全部都由皇帝所掌控。这便是即使天高皇帝远,皇帝叫你下台你也得下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而同时采取任期制又完美的避免了官员在地方稳固个人势力,况且其一旦有什么不轨之图,皇帝随时便可换人。而如此一来,不仅仅是国家权力的中心,皇帝更是成为了国家运转的核心,万人之上,说一不二。这样的方式似乎确实使得权力不再分散,而能够被完全掌控了。

        管用吗?确实管用。可在这管用的背后,就是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的真正原因。最终起义造反并推翻秦朝的,都是些什么人物呢?刘邦,项羽之类。最普通的平民百姓,乡野之人。而这些人的造反便说明了一个问题,秦朝的统治,在这个群体上出现了问题。历来一个王朝,一个国家想稳固,其实都需要达成一种极为微妙的动态平衡。这样的一种动态平衡,不是任何一个群体能够以一己之力所达到的,而是一个国家中多个群体互动之下产生的一种互相牵制抗衡的平衡。而古代中国,这几个群体概括至最简,自然是君、臣、民这三者。三者之中,缺一不可。君的作用自不必说,集权统治必定是将权力集中于某一个个人或某一类群体之上,可以说君主就是集权的代表。但同时,一个国家的根本与基础在于民众。民众的境况,就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境况。民众百姓如果长期处在冻馁之苦中,已经被逼至绝境了,便有起义造反,改朝换代,江山易主之事。说到底想要稳住一个朝代一个国家,其最根本的还是在于两者之间如何互相保障。当然其中占据主动位的自然还是君王。因为在君王与民众之间,毕竟君王才是掌权者。可麻烦却往往便出在这里,多数朝代灭亡,都是君王昏庸无道。在世袭制而非选举制的背景之下,一个国家与朝代的命运,基本上依赖于天数命定。可是要依照这样的方式,国家和朝代如何能够长久?如果一个国家的命运,全看君王自身的道德水准以及修养,那怎么可能有太平盛世呢?说到最后便是关键点。君王的权利不能够无限大,君王的权利是需要得到制约,才能够保证一个朝代一个国家在一种动态平衡中维持下去的。并且这样的制约又不能仅仅是道德上的谴责,而是同样真正掌握权力的一类能够在关键的决策时刻与皇权分庭抗礼,有一定的制衡作用的群体。而这也就是所谓良臣的重要性。可难道嬴政便没有良臣吗?也是有的。但在他所谓的良臣,却是法家的良臣。法家作为使得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根本制度,看似大有其价值,但其实在治国方面若依旧依照法家,选官之时又以法家大臣为根本,那很容易便会走上如秦朝一般的不归路。在皇权无限放大的时刻,能够站出来与皇权相对抗的绝不是法家。李斯便是很好的例子。作为嬴政的心腹大臣,却在始皇帝尸骨未寒之时,协同赵高伪造诏书,最终致使一切产生。面对所谓忠义与时机局势的选择,法家在乎的便是利与弊。面对胜券在握的赵高,李斯并未过多犹豫便出于为自身利益安危考虑而加入了赵高一方。这样做也许有利于他自身,但却是害了整个大秦帝国。这也就是法家与儒家最最不同的地方。也是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分明采用了与秦朝一样绝对集权的郡县制,汉朝却依旧延续了几百年的原因。因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生为主的士大夫群体成为了在动态平衡之中与皇权分庭抗礼,并真正愿意为百姓,为国家,为天下苍生站出来说话的那些人。而反观嬴政,身边就完全缺失了这样的一个群体存在。而最后秦朝的严刑峻法,科卷杂税对于民众而言完全成为了一种暴政。可真是民众的情况究竟如何,难道嬴政身边会有人提及吗?自然不会。在这般情况之下,本应与皇权产生制衡的群体却反而成为了为讨皇帝欢心,助纣为虐,使皇权愈发难以控制,政策愈发随心所欲而成为暴政的罪魁祸首。

        所以最后看来很明显。秦朝之时的制度与嬴政绝对的集权成为了秦朝早早灭亡的主要原因。如果一个国家之中,动态平衡不复存在,这个国家自身应对问题的调节力失去了,一个朝代又怎么可能长久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嬴政与秦朝——巍巍大秦帝国,为何竟二世而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jn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