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长空雁叫霜晨月

长空雁叫霜晨月

作者: 不断长牙齿的大猫 | 来源:发表于2022-10-08 18:37 被阅读0次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是革命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这也是毛泽东所有词作中,较为出色的一首。

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在娄山关战役胜利之后所写,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发表时没有标明写作时间。

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时,将写作时间标明为“一九三五年二月”。

1935年2月25日至2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与黔军大战娄山关前,歼灭黔军两个团,揭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两次娄山关战役,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

词中,没有对激战进程进行描写,而是形象地勾画出:迈步跨过的英姿。表达红军再次越过娄山关的成功豪情。

娄山关,关素有天险之称,环境险恶,地势险峻,周围山峰如剑,万丈矗立,刺进云霄。九曲回肠的道路,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红军处境,极其艰难。但是,任何困难,也难不倒英雄的红军战士。

这首词,上阕写的是:红军向娄山关进军的途中;下阕写的是:娄山关战役胜利之后的景象。

全词,从内到外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描画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

其篇幅虽短,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份量”很重,如同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

这首词,以“西风烈”三字起笔,气势如虹。在苍茫的云贵高原,秋风猎猎。会值清晨,诗人置身此地,首先感觉的就是无处不在的西风之“烈”。

一个“烈”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风的阔大和威猛,烘托出苍茫的情景,甚至有点悲凉的氛围和基调。

第二句:“长空雁叫霜晨月”。在辽阔的高原上,秋风如此之大,任何声音都可以传得清晰悠远,尤其是声声感发人思的雁声。

循着雁叫之声,诗人抬头望去,只见霜降四野,月照八荒。

“霜晨月”三字,简洁扼要地写出了:霜降晨曙和浩月之下的情景和氛围。意境浑然,思致动人。

从天上转到地上,从而自然地引出了“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以此来收结上片,顺应叠韵之妙。

上阕这四句写景,实则非自然之景,实则是作者眼中之景:正因为寒冷,才觉得西风烈,正因为路难行,才觉得霜重;正因为心情沉郁,才听得雁叫凄苦,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这,也正是红军当时,冬夜行军的真实写照。

上阕的整体色调,是灰暗沉郁厚重的:天色未亮,凄风冷月,行军困苦。

下阕上来起始二句,一片的凄厉悲壮,豪气突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在此,词的笔锋一转,横空出世,定下“从头越”。

下阕的开头,语调比较舒缓了,但“真如铁”三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

通过“铁”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真如铁”这个“铁”字用得极妙。而句中的“漫道”二字,却又展露出:藐视艰辛的豪迈情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这个句子的内涵,极为丰富。

“而今迈步从头越”,是上句的自然延伸:举大步,经恶战,变通途。

“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

这支革命队伍,跨越雄关,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迸发出来。

诗人在此,激抒自己的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即使遭过一些失败,但一定可以“从头越”。

全词,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个景句来收笔,极有旷味之情:不仅展现了壮阔的山景,也表明了作者是站在高处眺望,一股雄壮的气概萦绕于句中。

后一句写夕阳。“如血”,点出了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还使人通过这一壮丽的图景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这也是对首句中“真如铁”,所蕴含内容的回应。这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句既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

天亮复天暝,红军经过一夜又一天的急行军,早已过了险峻的关口,击败敌人,占领了娄山关,把困难和艰险抛到了身后。

一天的激战后,遍地硝烟,血流成河,英勇的红军战士倒在了战场上,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娄山关的崇山峻岭,而红军的旗帜在烈烈西风中飘扬,在夕阳中显得格外地鲜红。

此时,诗人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看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莽莽苍苍,如大海一般深邃,而黄昏的夕阳渐渐落下,剩余的一抹霞光如血一般映红了天际。

这幅画卷之美,正符合苍凉沉雄的大写意之境界。而这种大写意之境界,正是汉风众美之最美。

毛泽东这最后两行,在博大苍茫之气势中,还更多了英雄慷慨悲歌之壮美。

上下阕,色彩对比强烈,感情对比亦同样强烈。恰恰反映了毛泽东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作为一代伟大指挥,气定若闲的气魄。

词的通篇,只有四十六个字,篇幅不长,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

红军,是一往无前的。雄关,虽像铁一般牢不可破,不可逾越,但我红军,终于战胜了敌人,取得了娄山关战役的胜利。如今,迈开大步,又从头跨越过去了。

遵义会议以后,勇敢的红军,又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前进,穿插于敌人之间。生龙活虎,处处主动。国民党梦想凭借天险,阻挠我红军前进的企图,又一次成为泡影。

革命前进的路途,艰难漫长。征途上,艰难险阻重重。曾经的领导错误,尽管使革命和红军,受到了极大的损失。但只要建立一条正确的革命路线,即便是从头再来,也一定能取得成功。

所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两句词,含义深入,耐人寻味。

《忆秦娥·娄山关》全词,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值得好好品读。

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险一往无前,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不要说:雄关钢铁一样难以逾越,而今,我们要从头开始征服它!

娄山关战疫,战斗进行得非常惨烈,红军处境艰难,但凭着甘于牺牲的斗争精神赢得了胜利,谱写了气壮山河的革命篇章。

相关文章

  • 长空雁叫霜晨月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

  • 【三年_一天一问】190122_“最喜欢的毛主席诗词是什么?”

    我最喜欢毛主席的诗词《忆秦娥 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

  • 《红旗漫卷西风》

    前 言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

  • 回忆人生至暗时刻

    《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

  • 忆秦娥.两首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

  • 篆刻作品欣赏 ————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 娄山关 作者:毛泽东(现代) 鉴赏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

  • 2020年一消三月第一周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

  • 《毛泽东诗词》鉴赏(四)忆秦娥·娄山关

    【鉴赏原文: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

  • 晨起书作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

  • 西风烈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空雁叫霜晨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jw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