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时,选修哲学,哲学老师是一位个子矮矮的、身形微胖、长相普通的中年男子,有点秃顶,想必是因为研究哲学太费神的缘故。年过半百的老师用铿锵有力荡气回肠的声音传道授业。但无奈哲学太高深,听得昏昏沉沉云里雾里的。整个学期下来都是懵懵懂懂,唯独只清晰记得苏格拉底的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老师讲出这句话时,窗外阳光明媚,斑驳浮动的树影投射在玻璃上,课堂静静的,大家都在凝神细听认真做笔记,十分美好。听闻“认识你自己!”这句话时,我震撼于它的气魄和力度,心想哲人就是哲人,说话就是那么有韵味。我当时很喜欢这句话,但并不代表着我已经付出了认真去思索它的行动。反而我在心底莫名的乐了一番,觉得很有趣。认为自己顺利的闯过了高考的关卡,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正年轻有活力且未来可期,活得快乐又随性,哪有什么必要去苦思冥想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思考这样莫名其妙的问题,纯粹是自讨没趣,浪费老细胞。况且这个问题和“为什么活着”一样难解。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准确来说长达五六年,我从未思考过认识自己。学习状态好,和朋友相处融洽,生活过得充实而愉快,心思基本上都在学习及吃喝玩乐上,单纯的认为自己很阳光很优秀甚至很成功。显然一个沉浸在一种高度自信和满足的状态下的人是很难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的。甚至在工作之后的两三年里,我都未曾真正的考量自己,一投埋进工作里,一心想着出人头地。但现实却并不尽人意,收获的时候也有,但大多数时间都被迫迎接冷水的洗礼。
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和痛苦之后,我和周围朋友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个时候我才醒悟到,我要好好的认识一下自己。在剖析自己之前执意的认为自己的失败要么源于运气不好,要么是时机不对,要么就是领导不公平等等。总之自己很优秀,无奈命途多舛,怀才不遇。为了避免对自己认识不清,所以把朋友当成了对照物,终究是发现自己性格中的窟窿了。强大的自信下掩饰的自卑懦弱、懒惰、拖延、慢条斯理、废话连篇、遇事退缩、毫无主见......,好在,我在认知到自己如此多的性格缺陷之后,并没有崩溃和放弃,我决心要改变自己。因为再不改变自己,这一辈子可能也就碌碌无为了。当然即使改变了,也不能保证自己飞黄腾达,但是我愿意改变。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跟自己的性格缺陷作斗争真的是一件漫长而痛苦的事情,无数次的心里挣扎,无数次的克制纠结,又经历无数次的反反复复,又当下一句非常时髦的话来说:“我真的太难了!”,但只要拿出行动多多少少会有进步的,比如现在我会选择读书写文来打发闲暇时间而不是闷头睡觉,会尝试着用更多的办法来推动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告诉自己“遇到这样的事儿,我也没办法”,会在张口说话之前想好该不该说有没有必要说而节省下来很多用于学习的时间,会在闲暇时间培养一点兴趣爱好充实自己的生活......其实这些说来惭愧,但我还是把它用文字记录下来,因为我体会到改变的乐趣了,并且希望自己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人,最大的朋友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亦是自己,加油!姑娘!
现在回想起为何老师讲过的话很多都忘记得一干二净了,唯独“认识你自己!”记忆得如此清晰。因为哲学老师讲出这句话时声音是如此的高亢有力,这也是哲学课堂上他的第一句话。谢谢老师的良苦用心,虽有遗憾,但还来得及。
![](https://img.haomeiwen.com/i22327625/a4e0bc2fe40ba6d1.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