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总是家暴妻子的人,反被痛打一顿。
朋友的表姐,嫁的是当地挺有名望的一家人。丈夫是县医院某科室主任,公公婆婆退休前分别是教育局和医院的公职人员,小姑也在县重点中学教书。
在老家,我们把这样的家庭称为“书香门第”,大家都会高看一眼、敬畏几分。
都以为表姐结婚后会幸福,但这十几年来,她受的委屈,说出来令人心痛。
刚开始,公婆嫌弃她不是公务员,想法设法把她安排进了邮政局,干的是基层的收发工作,工资远不如之前高。表姐质疑,婆婆一脸居高临下:“家里会短你吃喝,不需要你挣钱,好好带孩子,有个正经工作就行。”
孩子上小学后,她一边上班,一边自己带孩子,公婆有时间打麻将也不愿去接送,原因是“女娃子,生个男孩自然给你带。”
可惜,那时候二胎政策没放开,公务员更不敢顶风作案。为了孩子,表姐忍气吞声,独立自强,宁可自己苦点,谁也不求。
娘家人都意识到她过得不幸福,是从她脸上带伤开始的——他那个在外温文尔雅、受人尊敬的丈夫,在结果近十年的时候,居然有了酒后发疯的习惯,她劝阻,劈头盖脸就是几巴掌。
原谅他,还是分开,表姐痛苦地纠结过一阵儿。她也知道,丈夫所谓的在单位压力大、不得已应酬、酒后失控,都是借口,根本原因,还是对她的不尊重。
娘家大哥知道后,非常生气,上门去讨要说法,丈夫道歉,婆婆却依旧阴阳怪气。大哥气不过,让她找派出所,表姐制止了。报警又能如何,无非是被教育劝导几句。
今年春节期间,丈夫又一次醉酒回家,孩子在看电视,他拽着孩子去写作业。表姐见他动作粗鲁,想把他扶到一边醒醒酒,结果他大发雷霆,先是把表姐推搡在地,又用脚踢。
期间,公公从房间出来,呵斥了几句,婆婆充耳不闻,门都没出。
胳膊差点骨折,头上磕一道口子的表姐悲愤交加,决定离婚,她给大哥打了电话,说清情况。大哥说:“我先去找他一趟。”
第二天,丈夫正在上班,大哥带着四个身强力壮的朋友来找他。他一看大哥气势汹汹,赶紧往办公室外走,想找个人少的地方说话。
大哥问他:“为什么又打我妹?她做错了什么?你天天发什么酒疯!”说着,拽着他来到门口,一拳挥了上去,紧跟着又是几巴掌。
场面很是混乱:几个朋友站在外围挡住人不,大哥揪着领子质问。他的同事纷纷来看,一边看热闹,一边想劝架,又不敢近前。
“你猜,结果怎么样?”朋友开心地问我。
“离婚了,表姐也解脱了?”我心想,表姐和家人已忍无可忍,他丈夫家又爱面子,该分开了。
“没有!表姐夫被打得并不重,但面子扫地。医院工会的人去劝,亲戚们也支招,他竟然有点觉醒,态度大改变。
公公婆婆这么多年虽然看不起表姐,但一想到孩子家务全靠她操持,并不敢再强硬。孩子也说,如果爸爸妈妈离婚,她跟妈妈过。”
“端午节回家见到表姐,看她气色好了很多。孩子马上中招考试,公婆在他们小区另买一套房子分开住,家长里短的矛盾少了很多。”朋友特别开心地说。
我听了,也觉得痛快!
网络上有很多家暴的恶性事件,表姐是不幸的,但相对来说,又是幸运的。
但这也再次证明:
那些看起来强大的,内里可能很怂。
面对家暴,容忍和妥协,换不来对方的良知,反而是对恶行的纵容。
我们当然不提倡以暴制暴,但独立、强硬的态度,有一定威慑作用。而且,必要时候,一定要寻求法律援助(也衷心期盼,政策更好、执行更有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