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类的空间需求与成长关系

人类的空间需求与成长关系

作者: 季中 | 来源:发表于2022-04-19 10:00 被阅读0次

我们需求的不是物质与情感,而只是渴望掌控不同的空间, 人的空间分为内空间与外空间,在外空间里分内近体空间与远体空间。

人类的财富是一种关系,有空间才会拥有关注点,有关注点才会拥有信息量,有信息才会有人脉与场景,然后形成一定的资源与关系。这一种财富上的关系,是人家来关注我,并非我去关注他人。

人类一些内外空间的渴望,一般都与我们大脑内的激素分子主要是多巴胺、内啡肽等有关系。致良知中有一个山中花开的问题:有一天王阳明和几个弟子去会稽山游玩,其弟子指着山中的花树问:“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亦有何相关?”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树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很多人也是拿这句话,来说王阳明是在否定事物客观存在性,是主观唯心主义。其实不是,是不同的人,他们关注到了内外空间点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从分子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下。

一、人的内外空间需求感形成:

人类的大脑由大约1000亿个神经元相互连接组成,大脑的成长就在于神经元会不断建立新的网络。一些激素能够为大脑建立新的神经回路提供养料。在大脑发育的早期,最重要的激素有两种。一种叫做催产素,另一种叫做内啡肽。其中,催产素被称作是“亲密激素”,因为他对制造两人之间的好感和亲和度,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内啡肽会释放人体自然产生的鸦片剂,会让人感受放松和愉悦。

有研究发现,当父母脸上流露出赞扬,传递着“我想看看你是谁,我欣赏你”的信息时,婴儿的大脑中会涌入大量的催产素和内啡肽。这些令人愉快的激素,能让婴儿相信此刻是安全的,能促进父母与子女的亲密感与理解,为孩子大脑的发育提供更多养料。不但如此,催产素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判断。当大量催产素在我们大脑中流动时,我们更可能信任他人,也更容易应付失望和背叛。这一种孩子就是安全型 的孩子。这一类的孩子是安全型,有足够大的外在空间,同时也不会因为他人一时背叛而失望。

外在安全与内在安全

反过来,如果父母,特别是一个母亲在体内相关激素不够的情况下,她容易在焦虑与烦恼下,对一个婴儿责备批评。在这一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很早地就因为要保护自己,从而自我切断与外界当下事物的观察与联接,回到自己与自己内在自我沟通的机制中。依赖于自我沟通及自我对未来的描绘来获得情感。在自我沟通者的内在大脑空间中,以自己的思考与描绘来过日子。

这样的孩子会成为一个疏离型的孩子,有强大的内在空间需求,却大量地缺失当下与他人联接的外在空间。对外在他人的表情与眼神,及其当下的情绪都会视而不见。换一句话,此人一生只是喜欢与自己沟通,并不喜欢与当下他人情感与思想有过多的接触。

从小与母亲失联的孩子渴望走向内在暗空间中  

人的外空间分“近体的”和“远体的”两类空间

——简单来说就是远近两个区域。近体空间包括手臂可及之处,在此范围内的事物你可以马上用手控制,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远体空间是指你的手臂无法触及的地方,不管是3英尺(约1米)远还是300万英里(约500万千米)外,这个领域代表着可能性。多巴胺控制的是人的远体空间,而内啡肽等激素控制的是人的近体空间。

近体上拥有的都不再想要,远体上得不到都绝不释怀

 远体空间中的事物的定义就是如此:得到它们需要努力、需要花时间,且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做计划。相反,近体空间的事物是可以在当下体验的。这种体验是即时的,当我们触摸、品尝、把持、紧握某物时,我们会即刻感到幸福、悲伤、愤怒和愉悦。 我们也因此得出了一个神经化学的结论:大脑在近体空间的工作方式,与远体空间截然不同。生活中的每个部分都被划分成这两种方式:远体空间方式决定我们想要什么,近体空间需求决定我们拥有什么。

远体空间需求中的多巴胺动力系统

人类心智如此设计,让大脑以这种方式区分事物是有一定道理的:它用一个体系来处理你拥有的,用另一个体系来处理你没有的。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你得不到的食物和你实实在在拥有的食物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水、避难所和工具也同样如此。这个分类非常基础,于是大脑进化出了不同的信号通路和化学物质来处理近体空间和远体空间。其中多巴胺分管着人的远体空间,而内啡肽等分管人的近体空间。

当你向下看时,你就看向了近体空间,此时大脑被处理当下体验的近体空间化学物质支配着。但当大脑处理远体空间时,有一种化学物质的影响比其他所有物质都大,即与预期和可能性相关的多巴胺。那些远处的东西,即我们没有的东西,不能被使用和消耗,你只能去渴望。多巴胺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职责:最大化利用未来的资源,追求更好的事物。

回到人的内在空间图上, 我们当下所忙碌的是内容,但是为什么要忙碌,是与人的需求有关系,但是人会为什么会有这一些需求,为什么会有时有需求,有时没有?是与人的内在情感变化有关系,我们的情感相对稳定 ,需求就相对稳定,忙碌的内容也就会相对稳定;如果情感不稳定,需求就会有巨大的变化 ,这样我们忙碌的内容也就会有巨大的变化,东忙忙,西忙忙,很小从一而终。路是人走出来的,但是对某一个人来说,如果路走多了,草都无法踩死。慢慢也失去所有路。

而我们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这是与我们内在的气场有关系,这里的场,就是我们的空间需求。而气就是人的精神力,而我们为什么有感觉,是我们先拥有那一个可以关注到的那个空间,当这一个内空间或者是近体空间不存在,那到就算是把整个 世界的财富放在我们的面前也无法关注到。有了感觉才会产生情绪,有了情绪才会产生需求,有需求才会有忙碌与行动的内容,否则以上都完全不存在。回到阳明心学上,先有心,然后有花,先拥有不同的空间,然后才拥有在此空间上的关注点。先有欲食之心,然后才知食。先有这一个外在空间,然后才会关注到这一个外在空间上的点

发财树-缺少内空间也缺少近空间

如果 把生命比作株树,人的内在空间就象拥有强大的根系;人的外在空间就是拥有强大的茎与枝叶。而人的远体空间就是把茎生长的极为肥大。近体空间是可以长枝叶子吸收到当下的阳光。拥有内在空间而无外在空间的人象是沙漠之中的梭梭树,有强大的根系却缺少枝叶;有远体空间却无近体空间的人,象是发财树,有强大的茎却没有多少根也没有多少叶子。一旦长快就会缺水而枯死。而拥有近体空间的人,象是一株小草或者是一个动物,只是喜欢享受当下的快乐,却没有多少根,也没有茎,没有远期间规划,天天只是忙忙碌碌,为什么忙,忙什么也不在意。

一个国家栋梁,拥有强大的根系也有高大茎同样拥有巨大的叶

而只有很少的人,有高大乔木的基因,它有强大的内空间也有强大 外空间,而又遇到了合适的土壤与没有父母大树遮挡阴影。从而终生都在不停的学习,不停的成长,不停的超越与创造他自己的生命环境。他越过小草,越过了他枯瘦的父母,有一个时间他是如此孤独寂寞,但是他还是在不停的生长,他也能够越过自己情感上孤独海,被草原上所有的人看见,成为原野里的参天大树,成为国与家的栋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类的空间需求与成长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ts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