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三件事,第652天#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企业文化的建设形形色色,美容店、房产中介,都会在门口做操,一起宣誓、一起发愿。有些高科技公司也会如此,动静搞得很大,有时候让人感觉和搞传销的一样。当然更多的、更普遍的形式就是通过吃喝玩乐搞团建的方式。
吃喝玩乐搞团建,真的就能建立彼此间的信任吗?回馈到工作之中就能增强凝聚力吗?真的不一定!
在中国,企业文化实质是老板的文化,由于老板们的独特地位和强大的影响力,由于上行下效的文化观念,企业文化本质上就是老板文化,就是体制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能不能起到效果,不是看你说什么,而是看你做什么,怎么做,要看老板行为背后传递出怎样的价值观。透过老板的言行,你要能看到老板的性格、特质、人品和格局。
企业文化的背后也有其独特的商业逻辑,企业文化最终的目的是为绩效服务。
曾经在工厂里有诸如“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标语。在某事业单位的办公大楼里也出现了这种标语,的确挺雷人的。这些标语体现了老板和领导们的一些认知,是他们希望员工呈现出的价值。很多人把这些价值观叫做组织文化,实际上这是精心琢磨后贴在墙上的。有些是老板们喜欢的,自己也想让大家朝这个方向做的。但是,组织成员是不是对这些标语已经达成了共识,并且体现在行动中,就很难说了。
就拿“协作”来说,有不少企业都希望大家有协作精神。可具体来讲,什么是协作呢?既没有文字书面的解释,领导者也没有通过行动来诠释。“协作”也就只能停留在企业的宣传册里、墙上的横幅标语里。
协作就定义来讲,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成员或部门与部门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怎么协调配合?有的成员对项目中的某些事项存在异议,就是决绝配合,怎么办?“协作”岂不成了空谈?
想要把“协作”形成文化在企业中传播下去,一定得做好文化的诠释,告诉大家真正的协作是什么。首先,在项目讨论会中各抒己见,最终达成共识。这一点特别重要。其次,达成共识后每个人都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并执行,而且要权力配合项目相关的所有人和部门。最后,对于执行过程中的配合不到位,对“协作”执行有折扣的,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只有这样,“协作”这种文化才会有土壤,也才会传播下去。
如果对企业文化继续深耕的话,那就是把这些事情撰写成故事,通过故事来传播企业文化。让新员工通过故事认识企业,认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不是标语口号,但也是标语口号,更需要用行为去诠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