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控制情绪还是管理情绪?90%的人对情绪的认知都存在偏差

控制情绪还是管理情绪?90%的人对情绪的认知都存在偏差

作者: 燕晓悦品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2-09-15 10:14 被阅读0次

    2018年2月24日,湖南省武冈市一名4岁的男童竟然被亲生母亲从四楼给扔了下去。

    原因是这名女子因为孩子的抚养问题和前夫发生了争执,于是就打算先将小儿子扔下楼,然后再将大儿子扔下去,最后自己再跳下去,要让前夫悔恨一辈子。

    幸运的是,孩子被一根电线挡了一下,而后又掉到了一个邻居种菜的泡沫盒子里,捡回了一条命。

    而这个“情绪”失控的母亲,最终被警方以故意杀人罪带走了。

    都说“虎毒不食子”,可人类这么高级的动物,居然在“冲动”这个魔鬼的驱使下,做出了如此有违天理的事情。

    于是,许多人得出结论:“情绪”就像洪水猛兽一样可怕,我们必须要把它关在笼子里,学会“控制”它。

    美国的理论物理学家列纳德·蒙洛迪诺却表示这种认知存在着严重的偏差,他说:“人们每次分析情绪时,想到的总是它的失常表现,而对其正常运转的情况选择视而不见。”

    他从神经脑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情绪进行了研究,发现每一种“基本”情绪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一情绪,而是一系列情感谱系或某类情绪的统称。

    他在《情绪:影响正确决策的变量》一书中说: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情绪究竟是有益还是有害,而是情绪在我们大脑分析信息时究竟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通过阅读此书,我们会发现,情绪并非是“冲动”的时候才会出现,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判断。

    作者说:“不同的情绪代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都会让你对自己的判断和推理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与其老想着去“控制”情绪,不如认真面对每一种情绪,好好去管理它们。

    冲动是魔鬼,而情绪却是影响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变量。

    01 我们控制的不是情绪,而是触发情绪的“开关”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经说过:“人在走运时,要想着倒霉,不要得意忘形;到了倒霉的时候,就要想着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才是幸福之道。”

    人这一生,没有谁会一帆风顺,都会经历一些得意或失意。

    与其说是运气控制着我们的命运,不如说是“情绪”在左右着我们的命运。

    如何才能摆脱“情绪”对命运的影响呢?

    古代的智者们喜欢把人的思维分成“理性”和“情绪”两个部分,为了保持“理性”,宋朝理学家朱熹提倡大家要“存天理而去人欲”。

    而现代的情感神经科学告诉我们,生物在做信息处理时,不可能脱离情绪,也不应该脱离情绪。

    我们经常说要控制的“情绪”,实际上只是指“完全没有经过大脑”的“反射反应”。

    它并不是情绪,而只是一个触发情绪的“开关”。就像敲打膝盖时自动产生的“膝跳反射”一样,是一种某种情况发生时,人类心理层面的“膝跳反射”。

    这个开关打开之后,就会产生各自复杂的情绪,影响我们当下的判断,甚至以后数十年的生活。

    作者的母亲曾经生活在一个富庶的家庭里,但是,在纳粹战争中被没收了巨额财产,变得一贫如洗,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食不果腹的苦难生活。

    所以,她对现在美好的生活总是抱有怀疑的态度,脾气暴躁,极度担心这些只是昙花一现。

    如果孩子们不肯好好吃饭,她就会歇斯底里地喊道:“等你有一天发现自己只能在烂泥里挣扎,只能喝发臭的水,什么吃的都没有,你就不会浪费食物了。”

    而同样经历过那段苦难的父亲却和母亲的态度截然不同。

    他始终积极乐观,还经常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讲述自己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故事,将那段经历当成了人生的财富。

    为什么同样经历苦难之后,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观呢?

    原因是他俩在“害怕”这种情绪的基础之上,出现了不同的思考方式,所以就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由此可见,情绪并不可怕,任何思考都离不开情绪,它甚至是理性思考的重要工具。

    所以,如何正确思考?如何利用“情绪”这个工具为我们服务?才是我们需要讨论的关键。

    02 厉害的人,都善于解读情绪的信号

    要论“不战而屈人之兵”者谁最强?当属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当时,司马懿带领着15万大军向诸葛亮步步逼近,诸葛亮盘算了一下,手里仅仅不到三千兵力。

    大家听说司马懿大军压境,早已吓得不知所措。诸葛亮略加思考之后,便心生一计,哈哈大笑起来。

    他淡定地对大家说:“传令下去,把四个城门都打开,我们开门迎客!”

    只见他不慌不忙,穿戴整齐后,便坐在城楼最高处悠闲地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怡然自得。

    驻守在不远处的司马懿听见如此轻松的琴声,不免心上犯了嘀咕,他虽早已了解过城中情况,但依然不敢轻举妄动,唯恐有诈。

    最终,司马懿决定撤兵。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

    诸葛亮利用琴声,触发了司马懿的情绪开关,让他对胜券在握的现状产生了怀疑,从而动摇了进攻的信心。

    作者说,影响我们情绪反应的不仅仅是直接触发它们的即时事件,我们的头脑还会受过往的主观经验、期望、知识、愿望和信念的影响。

    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为了避免自己超负荷,常常选择使用有限的数据,还会智能化“脑补”进来一些经验数据。

    若是换了其他年轻的将领,诸葛亮这一招很有可能会“失灵”。

    因为对方可能没什么打仗经验,所以就算是被“触发”了情绪开关,也只是引发少许“疑惑”后便会被想象的“胜利”场面脑补。

    而司马懿的情绪开关被“触发”后,除了“疑惑”还有些“害怕”。

    他的经验里,或许吃过轻敌的亏,至今历历在目;或许“害怕”战败,太多战败的惨状让他心有余悸。

    于是,在他的头脑里,脑补出的是想象中的“战败”场面。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的信心已被瓦解,又如何能够继续进攻呢?

    在历史舞台上,类似于诸葛亮这样的“卓越领导”数不胜数,他们在战场上用兵如神,在公众面前魅力超群。

    他们特别善于解读情绪的信号。不仅能够很好地监控自己的情绪,还能解读和理解他人发出的信号,利用不同的情绪信号,引导“集体情绪”朝着目标发展。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拥有“卓越领导”的共情能力,但我们至少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避免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03 了解自己的“情绪侧写”,“看到”情绪开关

    美国精神病学家格雷戈里·科恩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在身体、智力上是如此,在情绪上也是如此。”

    每个人的“情绪工具包”里装的虽然都是“骄傲、快乐、感激、恐惧、嫉妒、愤怒”等等工具,但因每个人使用这些“工具”的情况不同,情绪反应的模式也就完全不相同。

    所以,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情绪侧写”。

    比如心理医生科恩的患者吉姆,他表面上非常自以为是,也很狂妄。但实际上,他的内心对自己的评价却非常糟糕,他为此感到痛苦和羞耻。

    而他表现出来的自大和狂妄,只是掩饰自己羞耻感的外衣。

    作者说,羞耻是伤害最大的一种情绪,为了保护自己,它们就会创造一个自恋的外壳,便假装意识不到那种令人无法忍受的无意识的自我批评了。

    吉姆的情绪侧写严重倾向于“羞耻”,科恩便根据这种“主导情绪状态”为吉姆做心理疏导。

    情绪侧写是对一个人每种特定情绪触发点的总体描述,说通俗一些,就是不同的情绪对应不同的开关按钮,情绪侧写就帮我们把开关的具体位置标明了出来。

    我自己以前就是个“易燃易爆物品”,开关多得不得了,经常就地爆炸。火来得快去得也快,有时候发完脾气之后,竟然会忘记自己是为什么发脾气……。

    作者说每个人的“复原”也不一样,有些人可以迅速放下某些情绪,而有些人则总是耿耿于怀。

    若是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侧写”,就会“看到”哪些人或事会引发我们对应的哪些情绪开关,那么,我们就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

    要么,勇敢地面对它,提升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么转身走开,刻意让自己与这类事情保持距离,不让它来触碰到你的“开关”。

    如何才能了解自己的“情绪侧写”呢?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经过多年的努力,设计出许多“心理”测试问卷,帮助我们解读自己的情绪状况,以便于更好地管理它。

    我惊喜地发现,作者竟然为读者选取了最有影响力的几份问卷收录于本书中,供大家填写,自我对照参考。

    想要了解自己,先从了解自己的情绪开始吧!

    04 写在最后

    这本《情绪:影响正确决策的变量》让我体验了一次了解情绪的科学之旅,更正了许多之前错误的认知。

    原来,情绪并非坏事,它可以让我们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和环境情况做出灵活的反应,同时也让我们通过感知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产生共情,从而形成更好的社会关系。

    情绪,是人类心理工具包的一部分,我们要感谢和珍惜自己的情绪,充分了解自己独有的情绪侧写,有意识地去管理情绪,让它“为我所用”。

    (免责申明: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控制情绪还是管理情绪?90%的人对情绪的认知都存在偏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ur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