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的东南角有一块空地,是老年人经常唱戏的地方。 他们一般在双休日的时候会在那儿唱半天。
我也是在偶然的一个双休日,到公园走路的时候,发现他们在那儿唱戏。从此只要有时间我就会过去听他们唱。
听戏的人大多是老年人,他们骑着三轮电动车,一坐就是半天,而唱戏的人也是老年人,他们自备锣鼓、二胡等唱戏的乐器。 演奏这些乐器的一般是男性老年人。唱戏的大多是女性老年人, 也有男性。
他们唱的很好,虽然我听不懂,但我喜欢他们的腔调,唱戏的氛围。 只要我去公园散步,遇到这种场景,我就会立刻停下来驻足倾听,最少是半个小时。
作为一个中年人,像我这样爱听戏的人很少,几乎没有(在那个地方听),但我却听的很认真。
之所以爱听戏,第一主要来源于我对戏曲的认识,因为戏曲是我们中国的国粹。 以前没有娱乐方式的时候,我们听的最多的就是戏。 第二是因为我们小的时候经常会看戏。
因为没有电 ,想看电影也是奢侈,更不用谈电视了。那个时候我们看的最多的就是戏。 每年秋季农忙结束,大队就会请戏班子唱大戏。
虽然我很小,但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到戏台搭起来, 就会特别的开心。 来唱戏的大多是 固定的戏班子,他们人很多,一唱就是好多天。大队会给他们安排房子,而唱完一场戏,他们也会继续练功,不是有句话说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特别是武生,他们经常会在没有唱戏的时候在台下练功。 翻筋斗,劈叉,对打……样样精通,看到人眼花缭乱。
遇到苦情戏,看到唱戏的人跪在那里哭的肝肠寸断,我也会和他们一起哭。 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黄梅戏《女驸马》,至今还记得戏词:
为救李郎离家园
谁料皇榜中状元
中状元着红袍
谁料皇榜中状元
中状元着红袍
帽插宫花好哇好新鲜
我也曾赴过琼林宴
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人人夸我潘安貌
原来纱帽罩哇罩婵娟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
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
为了多情的李公子
夫妻恩爱花儿好月儿圆
不仅戏词写的好,而且唱戏的人装扮也特别好,一身红袍,头戴状元帽,手拿马鞭,非常的神气。
对此我们几个小伙伴还演过这场戏,虽然我们的穿戴不怎么样,但人物形象还是演得像模像样。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唱戏这种娱乐方式慢慢的退出了舞台,但只要我看到有这样的场景,还会停下来认真地听他们唱戏。 能听懂的听个门道,听不懂的看个热闹。
听戏听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悠闲的方式,它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慢,时而快。 只要听上几分钟,你就会陶醉其中。
网友评论